每日看點!多個國際組織預測2022/2023年全球糧食供應將降至三年來的最低點
【資料圖】
8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執行主任比斯利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干事恩戈齊·奧孔喬-伊韋阿拉發表聯合聲明,呼吁繼續采取緊急行動解決全球糧食和營養安全危機。
在聯合聲明中,各國際組織向最近遭受地震的土耳其和敘利亞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并表示正在密切監測局勢,評估災難的嚴重程度,并努力根據每個組織的任務和程序動員必要的支持。
聯合聲明強調,世界上的糧食通脹率仍然很高,數十個國家經歷了兩位數的通貨膨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稱,79個國家的1.39億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營養不良的流行率也在上升。這種情況預計將惡化,預計2022/2023年全球糧食供應將降至三年來的最低點。原因是在全球范圍內,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成果后,貧困和糧食不安全都在上升。供應鏈中斷、氣候變化、新冠疫情、利率上升導致的金融緊縮和俄烏沖突對全球糧食系統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最弱勢群體受到的打擊最大。
在糧農組織和糧食計劃署確定為饑餓熱點的24個國家,這種需求尤為嚴峻,其中16個在非洲。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進口國,2022年大米產量的減少,加上庫存下降的前景,令人嚴重關切。
為了防止糧食和營養安全危機惡化,聯合聲明呼吁,需要采取進一步的緊急行動來拯救饑餓重災區,促進貿易,改善市場運作,并加強私營部門的作用。各國在應對危機時,應在短期緊急干預和長期復原力努力之間取得平衡。(總臺記者 張穎哲)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