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訊!中國汽車出海:開足馬力,創變贏未來
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交出亮眼成績單。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達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超過德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尤為亮眼,出口總量達67.9萬輛,同比大增1.2倍;去年11月,新能源汽車出口15.3萬輛,創下單月出口量新高。
在受訪專家看來,2022年汽車出口強勢增長的關鍵在于中國汽車產品競爭力的大幅提升。2023年汽車企業深耕海外,既要保持現有技術優勢,又要繼續發力做大做強,蓄力爭奪海外中高端市場份額。 技術優勢加持
(資料圖片)
全球化影響力不斷提升
縱觀全年,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屢創月度歷史新高,自8月以來月均出口量超過30萬輛。
在整車企業出口量榜單中,上汽集團、奇瑞和特斯拉中國位列前三。其中上汽集團出口量達90.6萬輛,獨占近三成,同比大增51.48%,創下歷史新高;奇瑞集團出口量達45.2萬輛,同比增長67.7%;自從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上海建成后便成為其全球最大出口工廠,這也助力特斯拉中國去年出口27.1萬輛車。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企業全球化影響力不斷提升,海外產品矩陣也不斷豐富。記者從吉利汽車集團獲悉,集團全年總出口銷量19.8萬輛,同比勁增72.4%,海外銷售和售后網點達379個。旗下領克品牌加快推進“歐洲戰略”“亞太戰略”,在歐洲6國開設了10家體驗店,訂閱制會員超過18萬;寶騰汽車出口銷量達14.1萬輛,同比增長23.3%,連續第4年實現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增長動力。中汽協數據顯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中,中國自主品牌占據三席。
究其原因,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稱,一是全球汽車都在做新能源轉型,中國汽車品牌目前已經徹底實現“彎道超車”,新能源技術水平超過國際車企,在出口方面優勢明顯;二是外資企業如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投放的很多產品都參與外銷,為中國汽車出口貢獻了力量;三是中國不僅是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也是最大的汽車生產國,當前產業鏈非常完整。
機遇大于挑戰
今年出口量有望增長20%
展望2023年,中汽協預測,保守估計,中國汽車出口有望實現20%的增長。更有企業樂觀判斷,今年中國汽車出口有望達到400萬輛。
“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面臨著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共同影響。”易觀研究總監李應濤對國際商報記者坦言,有利方面,隨著產品質量、外觀設計等方面的不斷進步,一些品牌經過多年探索,在海外市場的經營能力逐步趨于穩定;新能源車技術優勢顯著,智能化成浪潮趨勢,低成本優勢明顯,廣受市場青睞。挑戰方面,海外不少國家和地區2023年或將陷入經濟衰退期,汽車消費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行業出口;中國汽車企業出海時間相對較短,在中高端市場仍需多下功夫。“綜合來看,有利的因素占據上風。”
新年邁出新步伐,各車企也定好了發展目標。奇瑞在年初舉辦的奇瑞商務年會上提出2023年圍繞“1331”實施倍增計劃,出口銷量保72萬輛、沖90萬輛的目標,同時要穩定頭部市場,強化腰部市場,擴充尾部市場。
吉利汽車集團將今年銷量目標定為16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將比2022年總銷量增長100%以上。據記者了解,吉利控股集團將緊緊圍繞科技化轉型,在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打造有韌性的供應鏈體系,推動汽車工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縱深發展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在企業深耕海外市場方面,張翔也給出了相應建議:一方面,車企要注意研究國際標準,積極對接國際標準,使汽車出口順利推進;另一方面,車企要不斷跟進創新研發,保持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的優勢,同時燃油汽車要積極追趕國際水平,促使一批規模大、實力雄厚的車企進一步做大做強,從而在海外市場站得更穩。(記者 邵志媛)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