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心態,克服“離校焦慮癥”
(相關資料圖)
今晚報訊(記者莊媛)近幾年,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講,是比較特殊的。線上教學變多了,和老師同學見面相處的時間減少了,外出實習和接觸社會的機會也相對較少。對于即將迎來畢業季的準大學畢業生來說,即將開始的新學期意義非凡。面對就業的壓力,面對即將離開學校走入社會初入職場的未知,一些準大學畢業生難免會出現焦慮情緒。該如何規劃和利用好這一學期,如何調整好心態,在擇業過程中又該注意些什么?本市心理咨詢師陳艷霞、就業指導師高暢為學生們如何克服“離校焦慮”支招。
明確目標 切莫攀比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長,面對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所以,在畢業季不要過分受他人的影響,要做好自己的職業定位,并按照自己的節奏走,提早做好充分就業準備。比如主動學習基本的面試技巧和相關禮儀等;平時多關注國內各地發布的權威政策和信息,了解最新的畢業就業創業工作動向,多留意招聘信息。同時,要放開自己的視野,不要局限于一些固定的工作形式,努力創造機遇,多給自己一些實習實踐的機會。在面試或求職過程中難免會碰壁,要學會自我調節和激勵,也可以多找有經驗的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對問題的理智分析與思考,在失敗中汲取經驗,找到自己的準確位置,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與評價。能讓自己在實際的擇業過程中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位。
擇業過程 避免“踩雷”
在這個信息爆發的年代,學生們就業的選擇也越來越多,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和求職的渠道也越來越廣,但其中也存在著一些陷阱,這就需要學生們擦亮眼睛,避免“踩雷”。首先,切勿盲目參加一些線下招聘會,最好選擇由學校、人力社保部門等權威部門組織的招聘會。去人才市場,要特別謹慎,要核實中介機構的經營范圍是否包括職業介紹,是否具備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以免遇到“黑中介”。進行網絡線上求職時,要關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等權威平臺的就業信息。其次,要謹慎選擇實習和兼職崗位,遇到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以工作名義收取報名費、服裝費、培訓費、押金等費用,要謹慎對待,更不要輕信有輕松又賺錢的工作。對于一些工作單位要求扣押身份證等證件的要求,要提高警惕,切勿將證件輕易交給他人,如需復印證件,一定要在復印件上標明證件用途。一旦遇到不合理用工甚至違法問題,可向人力社保部門投訴或向公安部門報警。
適當放松 切勿放縱
準大學畢業生無論是否有了合適的就業機會,或是繼續求學,都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努力完成好最后一學期的學業,不斷提高個人競爭能力,通過學習全面武裝自己,為自己開辟嶄新的局面。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