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快填補“數字鴻溝” 讓科技時代更具人文關懷
新聞背景:
近日,82歲的陸老伯到某電影院看電影,結果找了半天就是沒看到“售票處”。最后店員告知他“線下沒辦法買票,只能在網上買”,沒有智能手機的陸老伯無奈“望影興嘆”。
(資料圖)
不能忽略對“少數人”的關懷
不可否認,在高科技的時代下,新技術層出不窮,智能化和數字化管理讓我們的社會運轉更加高效。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老年人所熟悉的生活習慣也被數字時代顛覆了。
不能因為“大部分人都會”而想當然地忽略少數人的感受,數字時代下的人文關懷,是對“掉隊者”們最好的尊重。如何坐公交車、如何坐地鐵、如何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其實是很多人從未經歷過的。近日爆火的抖音博主“打工仔小張”就是通過拍攝短視頻的方式,指導那些茫然無措的網友們該如何度過這樣那樣的“人生第一次”。因為視頻內容細致易懂,很多網友都將視頻轉給了自己的父母。
無障礙環境建設缺位是理念問題
現實中之所以出現上述新聞中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有些電影院認為,年輕人是電影消費的主力軍,老年人觀影是小眾需求;另一方面是部分電影院缺乏精細化服務意識,安排服務人員為老年人“代買票”也好,開辟專門服務老人的售票窗口也罷,很多時候,缺的不是辦法,而是意愿。
老年人觀影“難”的背后,反映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缺位。所謂無障礙環境建設,其目的就是促進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近些年,不僅僅是電影院,很多娛樂服務場所都將年輕人作為目標消費群體,而忽略了“慢一拍”的老年人們,這也是缺乏無障礙環境理念的體現。
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刻不容緩
解決“老年人線下購票難”,有關部門要加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實實在在地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同時,也要加強宣傳無障礙環境理念,鼓勵相關場所為老年人提供專屬的公共服務。
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任務已經刻不容緩,這不僅是亡羊補牢,更是未雨綢繆。數字時代不能讓老年人“掉隊”,否則今天的你和我,明天也可能成為“望影興嘆”的陸老伯。
(以上綜合工人日報、紅網)
V視角:
@hkc139:老年人被數字時代“拋棄”了?
@面壁者北風:現在不僅看電影難,看電視更難,懂的都懂。
@商海:這種現象很多,很無奈。
@飯飯:別說看電影了,看病也要經常在線上掛號,很多老年人都不會操作。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對待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態度,往往檢驗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要挖掘數字時代的紅利,也需兼顧“數字鴻溝”等問題。對服務者來說,可能只是增加“線下售票”或“老年模式”的舉手之勞,然而對老年人來說,這卻是來之不易的人性化舉措。補齊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短板,我們才能進一步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讓科技時代更具人文關懷。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