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楊松委員:加大山地農機研發制造力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初春好時節,烏蒙山區耕種忙。2月14日,全國政協委員、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黨委書記楊松來到海拔2000多米的馬鈴薯種植基地,了解農機使用情況。提升山地農業機械化水平,是他今年的提案方向。
楊松提及的話題,打開了村民的話匣子。
“我們合作社只有一臺微耕機。”“用‘鐵牛’犁地也費勁,兩個小時就必須換一個人。”“加油也不方便,要用車拉到加油站去,要是能充電就好了。”大灣鎮大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楊天美和村民們向楊松“吐槽”,也表達著對好農機的向往。
楊松邊聽邊記,還親自體驗了“鐵牛”犁地的不易。大家對省時省力、安全便捷農機的期待,他記在了心里。
除了傾聽農民心聲,楊松還來到鎮上的農機銷售點,了解農機供應和銷售補貼情況。“目前,適合山區農業的農機具產品還是比較單一,還需要加大研發制造力度,加大推廣小型化、多功能、組合式農機具的使用。”
楊松準備用提案反映的這個問題,既是當地農村的燃眉之急,也是廣大山區農村面臨的普遍問題。
大灣鎮是六盤水市的工業重鎮,農業過去一直是大灣的“短板”。楊松2020年來到大灣后,帶領干部群眾除了發展壯大馬鈴薯、玉米等傳統產業,還打造了鳳凰菊、食用菌等多個農業特色產業。產業起來了,卻又有了新問題。
“這些年,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弱婦孺,只有提升山地農業機械化水平,才能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楊松指出,放眼全國,隨著城鎮化水平提升,農村人口加速向城鎮流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短缺成為常態,解決好怎樣種地的問題,對農機的普及提出了新要求。
全國兩會日漸臨近,楊松的提案也不斷修改完善。作為來自基層的委員,他將把農民的心聲和期待帶到會上,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記者陳曦)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