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中國能源需求增長,為何油價沒漲? 熱點聚焦
(資料圖片)
香港《南華早報》2月24日文章,原題:為什么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并沒有讓油價上漲? 中國的防控措施優化推動了能源需求的增長,許多人預計這將推高油價,但現實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其國內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產量的快速增長可以滿足大部分能源需求。同時隨著中國努力實現能源安全,石油進口需求可能會逐步減弱。數據表明,中國的石油進口已連續兩年下降。
中國的煤炭可能是限制全球能源價格的最大因素。去年中國煤炭產量達到45億噸,在短短五年內增加了10億噸。中國完全可以繼續以國內煤炭來滿足其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全國范圍內的交通和制造業電氣化轉型,也使得進口石油更容易被替代。
煤炭需求在中國和歐洲的回歸引發了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擔憂,但長期來看,前景其實比較樂觀。中國承諾到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在此之前,預計至少70%的能源增長將來自可再生能源。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方面的投資表明,這些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在中國,青藏高原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這里的太陽能發電廠可以收集大量能源,雖然將這些能源輸送到人口稠密的東部地區的成本一度限制了開發進度,但隨著最近超高壓輸電技術的突破,低廉的傳輸成本將改變游戲規則。在長江流域中部的工業中心,輸電成本已經降至每千瓦時5美分。中國的燃煤發電每千瓦時消耗260克煤,可能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相比之下,新的太陽能電價也是有競爭力的。因此,中國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大幅提高太陽能的使用。
作為脫碳的最終解決方案,核電去年占中國總發電量的5%。而當中國的核電供應鏈得到充分發展時,中國可以實現脫碳,實現能源自給自足。(作者是謝安迪,柏芷譯)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