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有望回暖 仍需關注價格波動
近期,豬肉市場價格持續下跌,主要是二次育肥大豬集中出欄沖擊市場,加上春節過后進入傳統消費淡季,豬肉市場延續季節性下行的歷史規律。總的看,隨著新冠疫情平穩后消費恢復,旅游、餐飲、團體等消費需求釋放,凍豬肉收儲等政策支撐豬價,預計后期豬價有望回暖,但仍需關注壓欄、二次育肥等因素加劇階段性豬價波動的風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生豬和豬肉集貿市場價連續下跌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豬肉集貿市場價從2022年11月第1周開始連續16周下跌,2023年2月第3周跌至每公斤26.70元,環比跌1.5%,同比漲7.6%,累計跌幅36.0%;2月份以來,豬肉價格跌幅有所收窄,2月第1周、第2周和第3周的環比跌幅分別為3.5%、2.8%和1.5%。豬肉批發價從2022年11月上旬開始連續11周下跌后,在春節期間回漲,2023年2月第1周繼續下跌至每公斤22.25元,環比跌3.6%,同比漲1.8%。近期生豬和豬肉價格持續下跌的原因有:
一是11月份以來生豬和豬肉供應持續增加。2022年10月份以來生豬養殖企業扛價壓欄惜售,加上8至10月份二次育肥大豬集中出欄,致使生豬和豬肉供應持續增加。據農業農村部數據,生豬定點屠宰量在2022年11月和12月分別為2269萬頭和3090萬頭,環比分別增加8.2%和36.2%。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四季度生豬出欄共17965萬頭,同比增加0.2%,豬肉產量1436萬噸,同比增加4.1%;年末生豬存欄45256萬頭,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增加0.7%。
二是2022年四季度豬肉消費旺季不旺,未能有效提振豬肉市場價格。受2022年四季度腌熏臘肉制作時間推遲、臨近年底時雨雪天氣影響運輸等因素綜合影響,豬肉消費在傳統消費旺季增幅有限。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200家規模批發市場監測,2022年豬肉鮮銷批發量主要集中在上半年,2022年四季度,北方地區鮮銷批發量同比略減,中部和南方等省同比增幅不及上半年水平。
多重因素有望對豬價形成支撐
歷史規律看,春節過后豬價都有一段下行區間,主要原因是春節前豬肉備貨較為充分,豬肉較耐儲存,節后消費短期內進入淡季,居民購買豬肉積極性較弱。隨著新冠疫情形勢趨穩,社會經濟活動恢復常態,消費需求將得到釋放,加上凍豬肉收儲引導市場預期等相關因素有望對豬價形成支撐,豬價有望回暖。
從生產上看,上半年豬肉供應基本與去年持平。從生豬存欄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2年末生豬存欄量為45256萬頭,同比增長0.7%。綜合考慮凍豬肉收儲、養殖場(戶)扛價壓欄、豬肉進口等因素判斷,上半年豬肉供給相對穩定。
從消費上看,消費需求回暖將對豬價形成支撐。隨著社會經濟活動全面恢復,加上學校等團體消費全面啟動,都將對豬價形成有力支撐。3-4月份氣溫回升,前期備貨豬肉消化完畢,豬肉消費將進入上升通道,豬價有望迎來拐點。
從政策引導看,凍豬肉收儲將利于豬肉市場供需穩定。2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1月30日至2月3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4.96∶1,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將啟動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將引導豬肉市場預期。通常豬肉加工企業和貿易商在年初豬價低位時會選擇存儲一定量的凍肉,賺取后市豬價上漲時的差額盈利。
需密切關注影響價格波動因素
從供需形勢上看,預計今年生豬和豬肉價格總體平穩,但仍需密切關注和預警防范可能影響價格大幅波動的因素,主要是二次育肥和壓欄的不確定。2021年下半年豬價大幅下跌以及2022年國慶前后豬價暴漲的重要推手均是二次育肥和壓欄。今年1月份,部分地區豬價低位,一些投機養殖戶開始二次育肥,預計今年二次育肥仍是影響價格異常波動的主要因素,若二季度豬價恢復速度較溫和,那么下半年二次育肥數量將會明顯下降,對豬價影響較小,但如果養殖戶對下半年預期過高,二次育肥發生高點和出欄量將會導致部分時段豬價再次出現較大波動。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