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看:網購淘貨 別隨意“兼容”
(資料圖片)
一些平價替代品看似物美價廉 使用中卻問題頻出
網購淘貨 別隨意“兼容”
本報記者 翟維鷺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從一些網上渠道淘來的高端產品的“平價替代品”“第三方產品”“兼容款”等看似物美價廉,在實際使用中卻質量問題頻出。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網購“平替”有可能遭遇仿冒品、山寨貨。
“前段時間我的愛車天窗出現異響,修車需要的配件4S店缺貨,我只好到網上找。”市民焦先生日前向記者反映說,他很快就在一家汽配網店找到了所謂“原車適配件”。商家稱有現貨,包郵,價格還比4S店便宜很多。不過,焦先生拿這款配件到店維修時才得知,“原車適配件”跟“原車件”并不是一回事,其做工、材質都很差,勉強裝到車上也不完全匹配。焦先生透露,網店客服以“已經安裝使用”為由拒絕退換,以后網購還得多個心眼,真不能圖便宜,隨意找“兼容款”。
“前些天我在團購群里看到一款網紅甜品,價格只有官方品牌店的一半。”市民李女士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不嘗不知道,嘗過才發現和以前在官方店買的正價款完全不一樣。”賣家的說法是“平替”和正版肯定會有些區別,但其最大賣點是價格便宜。不過李女士表示,“平替”無論味道還是口感都和正價商品相去甚遠,仔細看配料表,差異就更大了。“正價商品的配料表很簡單,黃油用的也是天然動物黃油。”李女士說,“平替”用的是起酥植物油,還有很多添加劑,這樣的“平替”跟山寨品差不多。
市民王先生春節前在網上給孩子買了一套足球運動服,最近孩子開學拿出來穿的時候才發現,商家當時說的“第三方產品”可能就是仿冒款。“網店的照片里球衣只有顏色、圖案和官方的一樣,沒有品牌LOGO。商家說,這是低價的第三方球迷商品。”王先生告訴記者,孩子準備穿的時候發現,球衣是帶有品牌LOGO的,但材質和做工明顯和實體專賣店里的同款有很大差別,相當于買到了低價的仿冒產品。王先生表示,由于球衣印制了自選號碼,賣家不負責退換貨,這回淘貨算是買了個教訓。
業內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時下確實有不少網店用各類“平替”當賣點引流,瞄準消費者圖便宜的心理,用仿冒品、山寨貨牟利。要讓消費者遠離“平替”困擾,一方面需要電商平臺強化監管監督、賣家嚴格自律,同時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網購時盡量選擇官方旗艦店,授權代理商、經銷商,自營等渠道,必要時可以查詢商家的相關資質,保留消費、售后憑據,保護自身消費權益。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