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訊:驚蟄養生:少酸增甘護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訊(記者莊媛)今日迎來驚蟄節氣,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這個時節該如何養生?哪些活動能夠強身健體?市中醫一附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專家給市民提出幾點建議。
驚蟄過后,氣溫逐漸升高,氣候變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困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只有保證良好的睡眠,才能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驚蟄節氣后適宜早起,但不應早于6時。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有利于入睡。睡前洗臉、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可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于入睡。雖然天氣回暖,但仍有冷空氣活動,大風天氣多,還會出現“倒春寒”現象。此時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尤其應注意下肢及腳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為宜。
春天屬于升發的季節,肝屬木,木旺于春,驚蟄后,養肝還要繼續。驚蟄時節飲食還應遵循“少酸增甘,以養脾氣”的養生原則,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菠菜、韭菜、水蘿卜、木耳、芹菜、油菜、山藥、大棗、蓮子、銀耳、南瓜等食物。大棗、山藥等甘淡之品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另外,此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相對干燥,人很容易口干舌燥,可多吃多汁味甘有潤肺滋陰功效的梨。但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對于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可蒸熟后食用或煮水食用。忌吃動物肝臟、黃花菜、醬菜、雞蛋、兔肉。
此時正是肝氣最旺盛的時候,人們在這個季節容易動怒,精神調養應從肝入手,避免出現暴怒也要防止抑郁情緒。應保持平和向上心態,不要輕易動怒,以免引起肝火上行,導致眩暈、中風等疾病發生。保持心情愉快,建議每日聽音樂,每次以30分鐘左右為宜。
運動方面,春天放風箏是一種傳統的習俗和運動,不僅可以怡情養性,而且對于強身健體、防病治病都有幫助。除了可以舒展筋骨、明目外,還可以有效調理神經衰弱、抑郁癥等疾病。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