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代表、委員兩會建言:奶業振興需要全產業鏈協作|環球滾動
南財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葉碧華、實習生李以晴廣州報道
3月4日和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與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相繼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據悉,今年共有2977名人大代表和2172名政協委員參與全國兩會。
(資料圖)
乳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也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今年,眾多位來自乳業、畜牧業的代表委員們,將從創新驅動、產業集群、原料供應等角度建言獻策。
以科技創新推動乳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制定發布了《“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計劃采取九項措施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提高奶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強調要堅持產業需求導向,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前沿技術突破。
農業現代化發展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支撐,而其中乳業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如今,中國乳業取得發展迅速,奶類供應保障能力、乳品質量安全水平均大幅提升,乳品消費達到新水平。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牛奶產量3932萬噸,增加249萬噸,增長6.8%。近6年產量均超過3000萬噸,2022年首次突破3900萬噸,相比2017年增加900萬噸,增長29.4%。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預測,到2025年,全國奶類產量將達到4100萬噸左右,百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5%左右。
但在奶業振興的征程中,也有很多卡脖子的問題亟待解決,例如良種繁育的難題有待突破,乳品深加工體系亟需完善。
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王彩云是伊利集團深耕乳業一線近20年的研發人員。今年,她將圍繞“奶業振興”的話題建言獻策。她認為,目前我國需通過強化“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拉動作用和協同創新機制,解決乳業發展中的“卡脖子”技術難題,特別是在新型乳品加工技術開發、高附加值乳源原料加工等行業重點及前沿領域,她希望能將“產學研用”做深做實,助力“奶業振興”。
“我們要通過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讓科技成為驅動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將圍繞產業鏈,集聚行業創新力量進行技術攻關,通過全鏈創新和自主創新,確保奶瓶子牢牢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張劍秋說。
而全國人大代表、君樂寶乳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就進一步加強對奶業科研創新的支持,提升奶業全產業鏈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我國奶業的國際競爭力提出相關建議。他認為,“奶業產業鏈長,涵蓋一二三產業,奶業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華南農業大學科學研究院院長謝青梅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需要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撐。”據了解,今年謝青梅將聚焦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的建設和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構建低碳可持續的全產業鏈
近年來,我國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加速提升,產業集群成為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形態,以及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關鍵載體。我國乳業有著貫穿一二三產業,產業鏈較長,并持續向縱深拓展的特點,因此,實現奶業振興要從全產業鏈維度考量。
逐步構筑全產業鏈生態圈,實現奶業振興和農牧業綠色高質量現代化發展的互通互融,是乳業下一步發展的目標。
“在全球乳業一體化發展新形勢下,我國乳業面對疫情沖擊逆勢而上,數量增、質量提,總體發展態勢趨穩向好,我們擁有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底氣,但同樣也面臨著新形勢和新挑戰。”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研發創新部研發總監史玉東說。
為此,他今年提出的建議共包含三個方面:一是種好草;二是養好牛;三是解決供需結構性失衡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志宏也十分注重乳業產業鏈的發展。據悉,今年他將重點關注推進乳業全鏈條發展和益生菌標準法規建設,力爭提出具有“含金量”的建議。
乳業作為保障國人營養健康安全的核心產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也是產業鏈發展的必然方向。“中國乳業要著力提升綠色化水平,加快推進奶業振興步伐,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健康、多元的消費需求。”張劍秋說。
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推動乳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全面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史玉東提出了“關于促進乳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建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內容:一是標準要先行;二是加快推動乳業產業園零碳規劃建設;三是完善綠色金融工具,拓寬企業綠色轉型融資渠道。
此前,中國已做出了“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的承諾,而“雙碳”、綠色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等也對乳業可持續發展提出更多要求。魏立華在建議中提到,建議鼓勵企業在節能減排、糞污管理、低碳產品、低碳產業鏈等方面加強投入,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奶業產業。
保障原料供應與農業振興
當前,我國乳業仍然面臨著不確定性,供需季節性和階段性不平衡時有出現,對企業和養殖端經營帶來挑戰。史玉東分析,目前我國存在著農業現代產業發展區域規劃不夠清晰、黑土地保護利用的可持續性有待增強、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創新不夠等挑戰,而這些問題制約著乳業的進一步發展。
對此,他提出了“關于建立大宗乳原料儲備機制更好保障我國乳業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的建議”以及“關于建立‘原料奶供應大縣’返稅和獎勵機制的建議”,以進一步保障乳業的原料供應問題。
在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趙治海看來,我國肉蛋奶的人均消費水平與國際仍有很大差距,大力發展草牧業,能有效地保障我國肉蛋奶的供應。由此,為加大肉蛋奶的供給、減少主糧浪費,下一步應明確“肉蛋奶也是主糧”的概念。
全國人大代表、飛鶴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友斌也建議:立足黑龍江優質黑土核心區域,建立國家級黑土地保護及鄉村高端產業發展先導區,集聚政策要素,放大資源優勢,深化實施四大行動,打造“四新”高地,引領鄉村振興高質量振興發展。
冷友斌具體提出了四個發展方向:實施黑土優勢產業提升行動,打造鄉村產業向標準化、綠色化、科技化、高端化轉型升級的新樣板;實施黑土精優農品提升行動,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農產精品,走好品牌強農的新路徑;實施黑土生態農業提升行動,促進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產業發展,探索黑土地保護利用提質增效的新模式;實施黑土聯農帶農提升行動,深化企業下鄉、村企聯動,立足全產業鏈拓展富農增收的新機制。
奶業振興,是全產業鏈的共同振興。建立全產業鏈生態圈,實現農牧業與乳業高質量現代化發展仍需要上下游之間加強互通互融。如今中國乳業面臨著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的挑戰,如何落實全鏈創新與協同合作,將成為行業探索的方向之一。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