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天橋區:優化政務服務,助企除“痛點”通“堵點” 全球熱消息
變“多頭提交”為“一窗受理”,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運用信息技術,以數字賦能實現“智慧政務”;實現辦事時間壓減60%多、申請材料精簡23%、跑腿次數減少50%……
(相關資料圖)
去年以來,濟南市天橋區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積極探索企業從開辦到注銷的“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改革,通過對現有涉企審批方式、政務服務資源結構、供給方式進行全過程整合重組和流程再造,推動政務服務供給模式由傳統“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的轉變,助企除“痛點”、通“堵點”,用優質高效政務服務擦亮了良好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贏得企業和群眾“口碑”。
疏通“堵點”再造流程
“真沒想到,公司成立涉及的營業執照、出版物經營許可證、預包裝食品經營備案、公章刻制、稅務登記等多個業務,通過‘一件事一次辦’全部辦完了,各種證件也不用重復提交,實在太方便了。”山東翎悅物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愛友感慨地說。
日前,于愛友來到天橋區政務服務大廳辦理公司開辦手續,在大廳內的企業全生命周期專區綜合受理窗口,天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的“首接幫辦員”全程為其幫辦代辦;只需提交一套材料,“獨立受理員”受理申請后,通過后臺流轉給文化出版物行業的“助理審批員”,原來需兩三天才能辦完的事項,不到兩小時就同步辦完了。
優化政務服務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一些地方的政務服務大廳窗口設置分散“忙閑不均”,行政審批資源不集中,信息交互不及時,個別對行業有特殊許可要求的事項,企業辦事仍需要多頭跑腿、重復提交辦事材料,未達到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化學融合”。
“優質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天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王度量說,他們聚焦企業關聯性強、高頻發生事項,從“企業開辦”“企業準營”“企業變更”“企業注銷”等各階段,全鏈式梳理企業全生命周期106項政務服務事項,細化321個場景服務清單,形成“事項動態集成,場景動態生成”并聯服務模式,實現流程再造。
天橋區創新構建“三員兩綜一核”集成服務新模式,將審批服務環節劃分為“前、中、后”三階段,并充實壯大幫辦代辦和“一窗受理”力量,設立“首接幫辦員”“獨立受理員”“助理審批員”,分別為企業提供整理報送全部事項申請,流轉后臺分類審批,直至企業申辦事項全部辦結,實現簡易事項“一窗通辦、受審合一”,一般事項“一窗受理、獨立審批”,復雜事項“聯合審批、一站辦結”,構建起全鏈條的多元化聯動服務機制。
“極簡辦”“集成辦”便捷高效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成為助推“一次辦好”的“利器”。對此,天橋區積極打造“跨部門橫向連通、跨層級縱向聯動、跨區域協同聯辦”的一體化審批服務格局,為企業和群眾辦事增便利。
天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趙峰說,他們以“最小顆粒度”拆分惠民利企政策文件,按照“全量錄入”原則錄入“政策中央廚房”系統,確保企業全生命周期各項惠企政策“有跡可循、有文可查”;構建“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幫辦代辦服務體系,依托網格化管理模式,打造下沉式、零距離“15分鐘政務服務圈”;大力推進“異地通辦”“跨省通辦”,紓解企業“異地跑”“折返跑”難題。
開辦階段“極簡化”辦理。天橋區開通企業開辦“一窗通”服務,深化證照審批領域“一業一證”改革,推行“多證合一、一證準營”模式,實現企業“準入即準營”,創新“承諾即入、一表即入、容缺辦理、先入后驗”極簡審批新模式,變“等待”件為“即辦”件,有效縮短辦事時間。
經營階段“便捷化”辦理。他們探索運營投資領域“一鏈辦理”“一站式”辦結模式,實行企業證照變更“聯審、聯辦”,實現簡單事項“秒批秒辦”、復雜事項限時辦結。
注銷階段“打包式”辦理。他們推行簡易注銷和普通注銷“雙渠道”退出機制,暢通普通注銷全流程協同辦理渠道,推廣“代為登記”新模式,實施“歇業”制度,推行“注銷預檢、證照同銷、集成注銷”一站式服務。
運用多種信息技術,以數字賦能實現“智慧政務”。王度量說,他們拓展“電子證照”“企業身份碼”應用場景,全面推進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印章、電子簽名等普及應用,以電子營業執照為載體,實現涉企證件電子化信息歸集共享,涉企證照、印章“一照匯集”,聯管聯展聯用;推廣“企業身份碼”,掃碼實現亮照亮證和相關信息一鍵導入,打造“一碼通行、碼上服務”品牌。
此外,天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還開拓智慧化新功能,積極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開展“掌上辦”“指尖辦”“云上辦”;開發企業全生命周期涉企事項“智慧填表”“智能填報”等功能,提供7×24小時“云指導”服務,實現辦理“零材料、零成本、零障礙”。
優化服務賦能高質量發展
“多虧了企業全生命周期改革帶來的便利,我同一天在同一個窗口就拿到了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讓企業感受到政府提供的良好營商環境。”濟南市天橋區藝舞一韻藝術培訓學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楊麗梅說。
“企業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改革對業務流程進行整合重構,對申請方式、受理模式、材料提交、結果獲取等傳統服務模式進行再造,實現辦事時間壓減62.5%、申請材料精簡23%、跑腿次數減少50.1%,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趙峰說。
通過深化智慧政務平臺建設、“不見面審批”和智慧技術應用等舉措,天橋區打破了跨層級、跨部門信息壁壘,構建信息共建共享機制,基本實現區情民意電子化、辦公辦事掌上化,大大提升了基層治理效率,讓企業和群眾真切感受到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的“溫度”,進一步激發了市場和社會活力。
王度量說,企業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實現了“多頭提交”向“一窗受理”、“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繁瑣低效”向“精簡高效”、“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的轉變,優化了干事創業和營商環境,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王志)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