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俠|寫作一定是有密碼的 每日資訊
我知道夜書房里有不止一本《達·芬奇密碼》,但很明顯它們此刻失蹤或藏匿起來了。我急著重讀,只好馬上新訂一本。
【資料圖】
當年讀丹·布朗這本暢銷書,我著迷的是“知識懸疑小說”的魅力、主人公符號學家的身份以及與福柯小說的比較。多年過去,想起重讀,是想細究一下這樣的暢銷小說是如何寫成的:有秘訣嗎?有可以學習的門徑嗎?
前些年讀書界流行一種傲慢的偏見,即談書薦書往往避暢銷小說而唯恐不及,哪怕自己連夜偷讀,天亮之后會議上講臺上也閉口不提,拒不承認,甚或語帶譏諷,一副不屑一讀的高冷表情。相信現(xiàn)在大家終于明白,“暢銷”不僅光明正大,而且難得一見,乃至紛紛苦苦求之而不得。你當年瞧不起的,現(xiàn)在變成了最想要的,卻依然是你做不到的。
拉里·布魯克斯在《故事力學》中也談到這一點。他說,很多作家以讀者的口吻表示,他們不在乎丹·布朗這本書。“沒錯,我們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在很多情況下,這種觀點和個人的信仰體系、無知與赤裸裸的嫉妒有關,正如和文學敏感性相關一樣。對每一部有情節(jié)的商業(yè)暢銷書而言——它們每一部都有情節(jié)——總是不可避免地會聽到來自其他領域的作家的噪音以及他們的憤憤不平。([美]拉里·布魯克斯著.故事力學:掌握故事創(chuàng)作的內在動力(創(chuàng)意寫作書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36.)
這本書頻頻提到《達·芬奇密碼》,遂激起我重讀此書的興趣。除此之外,書中推崇的“教材級”暢銷小說,還有《相助》與《饑餓游戲》等,我也準備都找來看看。電影《相助》在平臺上看了,很感動,非常值得一看的片子。
我們有時會有寫一個故事的沖動,還難免自以為自己的想法很精彩。拉里·布魯克斯說,一個想法,構不成故事;想法必須發(fā)展成“立意”,立意又需要成長為“引人入勝的預設”。如此才可能誕生一個好故事。他以《達·芬奇密碼》為例,梳理“想法”“立意”“預設”之間的區(qū)別:
想法:一個關于宗教真實性的故事,基于某些持續(xù)至今的神秘因素,包括萊昂納多·達·芬奇被認為是一個秘密教派的成員。
立意:如果耶穌實際上沒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教堂掩蓋了事實真相以確保自己的權威,并且從那以后通過一個秘密的暗殺教派開始了殺戮,任何有可能發(fā)現(xiàn)事實真相的人都會被暗殺,該教派已存在了幾個世紀。
預設:故事是有關一位符號學家被召喚去,分析一個謀殺案的現(xiàn)場留下的線索,他發(fā)現(xiàn)謀殺背后關系到更大的權力,當他越來越接近真相,發(fā)現(xiàn)了謀殺案的罪魁禍首時,他的生命也越來越危險,而罪魁禍首恰恰就是天主教堂的最高領導層。
拉里·布魯克斯想借此告訴我們的結論之一是:在立意與故事中的人物結合之前,故事不能被稱為真正的故事。他的這本書在很多方面刷新了我對故事和暢銷小說的認識。我允許自己寫不出暢銷小說,但是我無法忍受自己竟然不明白有些小說為什么如此暢銷。正是:其中必有蹊蹺,且待一一破解。
胡洪俠/文
關鍵詞: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