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牙茅”看中的和仁科技,有哪些數字醫療實踐
“人工智能的基礎首先是規范化,在此基礎上,以結構化的支撐提高錄入效率和標準,通過長期積累的數據,對一些常見的患者行為、病情進行深度的數據挖掘,最后形成基于一致規范的長期病歷數據積累之上的臨床研究,賦能臨床醫生。時間越久,線上價值以及背后數據的價值越大”,3月21日,由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主辦的“2023中國新經濟年會”上,和仁科技(300550)(300550.SZ)實控人楊一兵發言指出。
(資料圖)
作為一家國內較早進入臨床醫療信息化的產品服務商,和仁科技專注為醫療機構與醫療衛生管理及協作機構提供數據采集、融合、處理、存儲、傳輸、共享和應用等相關的整體解決方案。
就在2月底,“牙茅”通策醫療(600763)(600763.SH) 欲拿下和仁科技控股權未果后,仍計劃以5.01億元現金收購和仁科技19%股份,雙方稱共同向醫療數字化領域延伸、探索。
根據和仁科技的公告,自成立以來,公司發展了一批以301醫院、西京醫院、同濟醫院、華西醫院、湘雅醫院、湘雅二院、浙醫二院等國內TOP20的知名醫院為代表的標桿客戶,為其提供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
2022年上半年,除了華東區域外,和仁科技的新一代醫院信息系統在西北地區也進入了批量交付的環節,包括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安康市中醫醫院、寶雞市中醫醫院等項目。
在“2023中國新經濟年會”上,和仁科技實控人楊一兵通過三個案例,分享了公司在數字醫療領域的實踐和探索。
以一家知名民營醫療集團的項目為例,楊一兵介紹了他們如何解決該集團發展中的痛點,形成一元化管理的路徑。“比如患者的體驗不夠好,醫生覺得數據的利用程度不高,包括就醫過程中的賬號通用性和定制病歷的共享性等問題”。
“首先我們做了一系列數據醫療的改造,包括主索引、掛號、排班、收費和病歷等等,希望通過業務系統的升級改造,將數據真正打通。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把醫療一線人員作為操作者放在前端,把規則放在中后臺,讓患者享受到的不僅僅是前端帶來的體驗,更多的是中后臺帶來的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更優化的就醫方案,最終實現對醫療集團智慧化的管理”,楊一兵介紹。
楊一兵指出,“我們要做的是給每個患者一個云賬號,每一個云賬號對應的是每個患者的云電子病歷,這個云病歷有幾個基本特征,第一它包含了患者全部的信息,第二它把患者的信息實時應用,第三這個云病歷還可以以家庭為單位進行保管,老年人可以委托給直系家庭成員進行數據管理。此外,我們也希望統一醫生的賬戶,保障其醫療行為的持續和貫通。在此背后,結構化的電子病歷很關鍵,因為患者的數據有些來自于醫療機構的檢測數據、治療數據,有些來自于家庭,要對數據進行結構化的處理和存儲,基于此,形成一個標準化、規范化的概念”。
在楊一兵看來,“通過長期積累的數據作為支撐,對一些常見的患者行為、病情進行深度的數據挖掘,最后形成基于一致規范的長期病歷數據積累之上的臨床研究,賦能臨床醫生。時間越久,線上價值以及背后數據的價值越大”。
此外,數字醫療在建設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即“醫共體”)的過程中,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楊一兵認為,醫共體的概念是,將跨醫療機構的數據存儲到患者的電子病歷系統里,該電子病歷可以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分享,也可以與醫生跨院區的會診,醫院床位的分配等等相結合,將醫療資源和數據(包括檢查記錄、支付信息等)整合起來,讓資源更高效利用。
楊一兵還分享了公司在縣域級別醫共體方面的實踐案例。
“在杭州市和湖州市,我們做了很多縣域的應用,比如在湖州,通過數字醫療一體化的建設,患者看病后拿到的是云處方,醫藥代表不能把持處方,患者通過手機鏈接背后的供應鏈分配處方單,再去拿藥”。
此外,楊一兵還分享了一個關于數字化慢病和健康管理的案例。
楊一兵提到,“我們開發了一個中央保健系統,把醫院的治療過程和日常的健康管理相結合,把醫院的診療行為、健康管理、居家護理等數據整合在一起,進行醫養護一體化。
他指出,“比如對于高血壓患者,我們可以通過手機App的數據監測和醫院的臨床診斷形成個性化的閉環管理,一般來說通過三個月的干預指導,可以讓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有明顯地下降。”
“最終,我們希望通過數字醫療技術,實現高效、智能動態和低成本的群體管理,基于群體監測的大數據,能夠治未病和治小病。一個健康管理師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幫助下,可以管理最起碼一千名患者,并且對這一千名患者實現個性化的管理”,楊一兵表示。
通過各類數字醫療實踐,和仁科技于2019年-2021年實現營收分別為4.41億元、4.55億元、4.64億元,呈逐年穩定增長態勢,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123萬元、4314萬元、3481萬元。
對于和仁科技2021年凈利潤有所下降,通策醫療在回復上交所監管工作函中提到,“主要因為和仁科技營業成本的增加,具體體現為:建設中的項目因公司項目現場人員進場實施受到影響,2021年和仁科技有超過300人次的項目交付相關人員受不同程度隔離措施要求,導致部分項目交付周期延長、人員成本及差旅成本增加;上述影響導致了和仁科技的主營業務成本增加,進而導致毛利率的下降,以及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的下降。
對于通策醫療擬收購和仁科技19%股份的交易,和仁科技實控人承諾,公司現有業務2023-2025年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500萬元、4000萬元、4500萬元,三年合計不低于1.2億元。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