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經貿合作迎接新躍升
本世紀以來,中國與巴西經貿合作出現了兩次躍升。第一次躍升擴大了雙邊貿易量,2009年之后,中國連續14年成為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二次躍升推動了雙邊投資,2016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對巴西投資最多、增長最快的外資來源之一。當前,中巴經貿合作面臨新契機,需要創造新互補,迎接新躍升。
(相關資料圖)
在中巴合作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巴西總統盧拉于4月12日開啟訪華行程,東西半球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再次握手。這將是中巴主動構建未來合作的新起點,中巴有望迎來合作深度與廣度同步提升的新時期。
合作漸深入
中巴經貿合作的第一次躍升源于稟賦差異創造的貿易結構互補,滿足了雙方雙循環的基本需求。自巴西總統盧拉2004年第一次訪華以來,中巴貿易年均增長19%,高于中拉貿易和中國對外貿易17.4%和11.8%的年均增長。目前,巴西是中國第七大貿易伙伴,自巴進口占中國總進口的4.1%,在食品和原材料的進口中極為突出,如甘蔗原糖占同類產品進口總量的93%,大豆占61.9%,肉類占24.7%,紙漿占21.5%,礦砂占14.8%。同時,對華出口占巴西總出口的39.1%,上述產品對華出口在巴同類出口中依次占19.4%、84.6%、42.8%、64.5%和82.7%。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收入來源地,是助其解決經濟困難的主要合作伙伴。
中巴經貿合作第二次躍升源于政治互信推動的經濟結構互補,滿足了雙方擴大內外循環的發展需求。自習近平主席2014年訪巴之后,中巴雙方不斷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國借助對巴合作實現了產能“走出去”,推動了海外投融資上升。巴西則收獲了切實“利益”,中國成為巴西最大投資來源國,對巴累計投資超過800億美元,不僅創造了超過4萬個當地就業,推動了基礎設施現代化,更為十年經濟低谷中的巴西注入了復蘇動力。
兩次躍升完成了中巴經貿合作量的積累,也實現了局部質的提升,使雙方完成了價值鏈和生產鏈的初步嵌入。
醞釀新突破
中巴是具有全球影響的發展中大國和重要新興市場國家,互為全面戰略伙伴,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擔負著共同的發展責任。當前,中巴經貿合作中一些結構性問題正醞釀著新突破。
從進出口品類看,目前中巴合作中農業地位突出,2022年中國自巴進口的前十類產品中,有六類為農產品及加工品,合計占44.5%,而此類產品僅占巴西總出口的28.3%。出口多樣化是巴西長期目標,也是其對華合作期待。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的巴方數據顯示,2022年對全球出口4701種產品(HS 6位),但對華出口產品僅1907種,其中,鐵礦石、大豆、原油和動物蛋白四種產品持續保持了近85%的合計份額。
從合作機制及制度安排上看,巴西是拉美第一大經濟體,但中國企業目前在巴西投資面臨準入前后的困難。僅以稅收為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顯示,2021年巴西的復合有效稅率(Composite Effective Average Tax Rate)是31.8%,在被考察的78國中高居第三位,遠高于20.2%的均值,對企業經營形成了較大壓力。此外,巴西尚未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未簽署“雙邊投資協定”,同時,由于中巴之間缺少優惠貿易安排,巴西進口的平均關稅高達22.8%,高于發展中國家14%的平均水平,更是高于中國7.4%的平均關稅。自由化與便利化機制的不足增加了中巴合作的成本,對經貿規模的擴大客觀上形成了一定的抑制。
巴西正致力于推動“再工業化”,而中國正在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開放,中巴經貿合作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當前的主要問題在于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水平滯后于合作規模的快速擴大,機制性保障無法滿足合作實體的“安全性”需求,進而抑制了合作利益的溢出空間。因此,中巴經貿合作面臨新的躍升,需要雙方主動“構建”新的破局點。
建構“新互補”
第三次躍升的外部條件趨于成熟。在合作訴求上,面對后疫情時代全球增長勢弱的困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共同的發展挑戰,中國及時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為共建共享共贏的安全之路指明了合作方向。而盧拉總統回歸后的巴西正面臨一系列艱巨挑戰,首要任務就是在全球不確定性下,對內重振經濟,對外重塑大國形象。中國方案無疑是一劑“急所急,想所想”的良藥。在合作支撐上,盧拉政府在多邊層面恢復了巴西在拉加共同體(CELAC)的活動,為中國—拉共體論壇升級為首腦峰會提供了便利,也利于論壇合作機制下的經貿活動開展;在雙邊層面,與中國簽署了在巴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達成了以本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協議,為兩國深度合作創造了新可能。
中巴經貿合作面臨著第三次躍升的重大契機。在完成前兩次互補升級下,中巴經貿合作躍升的出路在于創造機制性完善下的“新互補”,推動合作全面質的提升。為此,中巴應以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機制建設為重點,加強政策協調,補足合作短板。
在合作領域上,建構“大宗商品+”價值鏈合作應成為發展重點。中巴應基于農業、能礦現有合作,推進物流、支付等傳統基建與數字新基建合作,擴大技術交流,形成雙方利益黏性,保障中國的供應鏈安全,為巴西“再工業化”和出口多樣化提供產業支撐。
在合作創新上,建構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應成為新亮點。中國具備5G、人工智能等優勢,巴西人口多、幅員廣,具有應用場景和市場優勢,中巴可形成項目對接。同時,雙方還具備開展數字貨幣合作的基礎,在數字安全領域也具有技術適配性和共同的合作利益,能夠協同探討符合新興經濟體發展利益的數字安全路徑。
在合作共贏上,構建清潔能源和綠色發展合作應成為新領域。巴西和中國分別設定了在2050年前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方在新能源制造領域具備領先優勢,巴方則在清潔能源使用上擁有相對成熟的技術,雙方應加強能源轉型的技術交流,并在碳交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國際經濟治理領域尋求合作,擴大共同利益。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 岳云霞)
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