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其才百事興?太原市人民醫院持續推進“人才興院”戰略-全球聚看點
4月20日,太原市衛健委與同濟大學、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同濟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校院地合作、醫教研共建”新篇章。與此同時,同濟醫院太原市臨床人才培養基地揭牌成立。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早在2017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就與同濟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此背景下,2019年,亟待破局的太原市人民醫院與同濟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成為同濟醫院醫療集團成員單位,并于次年成為同濟醫院互聯網醫院協作聯盟成員單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膽改革,太原市人民醫院牽手國內名醫大咖,激活了一池春水。
2019年,太原市人民醫院成為同濟醫院醫療集團成員單位。
破局——
“人才興院”
太原市人民醫院曾是山西省第一家西醫院,擁有130年的歷史。斗轉星移,這家百年老院在激烈的競爭中漸顯“老態”。
作為城市公立二級醫院,由于歷史原因加上省級醫院的虹吸效應等,太原市人民醫院在“夾縫”中生存,處境一度尷尬。同時,按照規劃,該院將依托晉源院區建設三級綜合醫院(晉源院區一期已于2021年試投運),人才成為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2018年,曾在該院做臨床醫生的裴偉儉,重回醫院任院長?!拔覀兪嵌揍t院,屬于典型的‘夾心層’。既沒有省級醫院的豐厚底蘊,也沒有區縣級醫院政策支持的陽光雨露。技術優勢不突出,學科帶頭人、名專家缺乏。”裴偉儉一語中的。
“人才興院”成了太原市人民醫院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共識。結合實際情況,醫院決定先派科主任、護士長去同濟醫院等國內頂尖醫院開展密集進修學習,轉變發展理念,提升技術能力。
太原市人民醫院專門為進修人員建了一個培訓群,大家可以將所見所聞發進來,比如科室需要配套的設備是什么牌子的,最新的止血方法是什么,醫院領導會及時互動,并承諾只要有需要就會買。群里時常有醫護人員對自身不足的慨嘆,更有時不我待的激情滿滿。
該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海燕至今對那段“同濟進修生活”記憶猶新,“強度很大,但整個人很充實。為了讓我們更方便、更用心投入到學習中,醫院特意在同濟附近給大家租了房子?!?/p>
正是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氛圍下,培訓人員實現與專家在發展理念和診療思維上的高度統一,為下一步引進專家提供了優質的土壤,也為真正實現同頻共振、相互促進,共同提升學科發展水平和技術實力打下了基礎。
太原市人民醫院先后派出300余名醫務人員赴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國內一流醫院及省級醫院開展為期3個月至1年的密集進修學習,基本覆蓋全部中高級職稱、高年資住院醫師以及護理骨干。其中,80余名醫護人員先后赴同濟醫院進修學習,同時,引進同濟醫院17名專家為該院特聘專家,建立9個名醫工作室。
截至目前,太原市人民醫院名醫工作室達33個。外聘專家參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教學等,與國內一流水平接軌。劉允怡、程樹群、童曉文、梁裕、吳登龍、賈仁兵、權薇薇……一張張含金量十足的專家名片,迅速為醫院打開了局面。
神內科聶志余名醫工作室出診。
提升——
“借梯登高”
“送出去”進修,讓科室主任不僅學到了先進的診療技術,提升了自己,更與所在醫院的科主任結下了深情厚誼。
王海燕結束進修后,把在同濟醫院進修學到的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并把自己的“師傅”余少卿請回來,成立了名醫工作室,引進開展多項技術項目,科室病患從以前的“住不滿”轉變為現在的“一床難求”。
4月14、15日,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余少卿到市人民醫院坐診、手術;4月21日,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邱忠民教授在市人民醫院出診……“沒想到,咱們的專家號越來越搶手,沒多久就約滿了?!?/p>
“本地人才走了不愿回來,沒有優渥的待遇,也沒有優越的地理環境,我們就‘柔性’引進?!贬t院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來”,幾經研究,確定了引進人才的方法。院領導多次南下,一次次伸出橄欖枝。同濟醫院婦產科主任童曉文說,“是你們渴望走出困境、迫切提升自己的愿望打動了我?!?/p>
強有力的人才戰略引領下,醫院不僅引進了一批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專家,培養了一批踔厲奮發、勇毅篤行的中青年骨干,發揮優秀人才的方向引領、知識創新作用,還進一步帶動提升了學科建設及醫療服務水平的“深度”和“廣度”。
“與同濟牽手的這3年,也恰好經歷了疫情的淬煉,科室整體診療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可以說,目前極少有病人轉出,我們有自信,也有底氣收治曾經畏懼的疑難病患者。”太原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李雁梅介紹。
據悉,2019—2022年,同濟醫院專家門診量達1726人次,開展三四級手術361臺,引進開展新技術24項,其中膀胱癌根治術、腎切除+輸尿管全長+膀胱袖套切除術、前盆腔網片懸吊術、內鏡下黏膜下層剝離術(ESD)等多項技術居于山西乃至全國先進水平。
通過專家的幫扶,2022年與2018年相比,太原市人民醫院門診量增長73.03%,入院人數增長103.79%,三四級手術增長126.92%,占到手術總量的58.39%。8個學科分別被評為太原市重點學科、重點??坪椭攸c建設學科。內分泌開展的《2型糖尿病與性腺激素異常及性功能障礙的相關性研究》和病理科開展的《食管梭形細胞異性增生臨床病理學研究》2項科研通過立項。
耳鼻喉頭頸外科余少卿名醫工作室查房。(資料圖)
發展——
“護佑健康”
談到如何評價“請進來”的專家,太原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答案出奇一致——專業、可親、敬業。
“余超人”是大家給余少卿教授起的綽號。每一次來,他的門診和手術都會安排得很緊。
去年8月13日,余少卿結束門診已是上午11點,還有5臺手術等著他。他看看表,“門診延時,就不休息了,通知大家準備手術?!边B著做完兩臺手術,大家草草扒拉了幾口早已放涼的盒飯,就又投入到緊張的手術中。
第五臺手術是難度最大的巨大顳骨骨瘤切除手術。患者來自陽泉,最初總頭暈頭疼,她以為是頸椎病,后來才被確診為巨大顳骨骨瘤,瘤體位于顱內和中耳之間,位置很特殊,手術風險很高。此前,余少卿就已經和團隊研究了各種手術細節。經過一個半小時,成功將腫瘤完整切除。
“我們辛苦一點不要緊,病人不能等!”“要多約病人,讓我們多干活”……正是憑借精湛的技藝和優質的服務,專家們贏得良好口碑的同時,醫院醫務人員自身醫療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醫德醫風更加嚴謹,也助力醫院從內而外不斷發生蛻變,不斷刷新著在太原市民心中的印象,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任和認可。
“僅今年3月18日一天,同濟醫院黨委書記、消化內鏡診治中心主任許樹長就做了78臺胃腸鏡手術。”太原市人民醫院晉源院區消化科、內鏡中心負責人孫敏說,“在他們的帶動下,醫院上下充滿了干事創業的激情與活力?!?/p>
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和便利。一方面通過把專家引進來,讓專家團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滿足了老百姓在家門口看名醫、看專家的需求,免除了路途奔波、掛號難、住院難之苦。另一方面,專家的費用全部由醫院負擔,老百姓以市級醫院的費用就能享受到國內頂級的醫療服務。粗略統計,掛號、手術以及交通、食宿費用至少為患者節省1/3甚至更多的費用,極大減輕了患者異地就醫負擔。
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快馬加鞭。未來,太原市人民醫院將借力“人才強衛”工程,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推進人才興院建設,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圖片由太原市人民醫院提供)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