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幼師回應唱挖呀挖呀走紅 究竟是因為什么?-精選
家長群,昨天兩次上熱搜。有一位爸爸發了一條對老師抱怨的短視頻,在網上瞬間走紅,引得幾十萬人點贊。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干什么?我那么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說實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
(相關資料圖)
這位爸爸的這幾句話,處處戳心這段視頻一出,得到了非常多中年家長的共鳴大家紛紛表示這位爸爸表達出了想說卻一直不敢說的話不管這位家長是不是為了博人眼球,但他說的也確實是現有的一種現象家長群,給家校溝通帶來了方便,但也引發了很多的“矛盾”。
這位家長,雖然道出了心聲,但是退群之后,麻煩事兒估計不少,不知道他最后能不能堅持住一個群“壓垮”一個成年人—FINSIGHT—這陣子,關于爸爸們的煩惱事還真不少就在國慶后,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突然情緒崩潰大哭。
原因很簡單:原來是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信息,被老師當面提醒后,突然就失控了,邊哭邊說自己加班、開會又得盯著孩子,兩邊忙不過來……家長群能把一個血氣大老爺們逼哭了,可見威力有多巨大。
這位爸爸解釋說打電話不是不接,是公司開會沒辦法接,說著說著,一下子就崩潰了。能讓一個成年男人在公眾場合嚎啕大哭,“家長會被點名”恐怕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對于這位爸爸的情緒失控,許多家長感同身受:特別能理解“30多歲的年紀了,本來生活的壓力就很大,手機上還得關注班級群里發了什么通知錯過沒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督促孩子做作業...”微博上的網紅班主任王悅微老師也轉發評論了這條新聞:。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被一波接一波的信息大浪裹挾的時代,手機上每一個彈出的通知,就像懸在成年人頭頂的劍,時刻提醒著——跑,沒時間休息,得繼續跑“熱血沸騰”的家長群—FINSIGHT—中年人平時看起來都很頹廢,但在家長群里卻是熱血滾沸。
吃飯、開車、開會可能總昏昏欲睡,但老師在群里的一個信息,能立馬炸出“潛水”家長一堆一個小時沒看手機,微信群里新消息就幾十條,心里一緊,趕快看看班上又發生了什么事哦,還好,只是讓家長「明天準備資料費」但這并不妨礙家長們發言三件套:
「明白」「收到」「謝謝老師」,像極了古代百官朝賀般的畫面。活了三十、四十多年都沒對誰這么討好過,一進家長群,把什么「內向」「不善交際」全給治愈了。
來源于網絡 / 微信群內容要說,當今最有文明素質、最有團隊精神,最有執行效率的,非家長群里這群中年人莫屬班上要策劃一個什么活動,老師只需在群里發一段通知,哐當兩下,幾十個「家長軍師」立馬上線,出謀劃策姹紫嫣紅,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沒時間的,也要表現出態度積極,這就是家長群里的生存之道平時工作為了別人孩子都奉獻了自己,現在可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該使勁就使勁,該禿頭就禿頭在線討好,在線諂媚,在線卑微,全因不想拖孩子在學校進步的后腿。
群里消息主宰喜怒哀樂—FINSIGHT—誰手里攥著小孩,誰就攥住了中年父母們的情緒神經老師在家長群里曬孩子們的活動照片,十多張照片根本沒找到自己的娃,一出大戲就會在內心翻涌,是老師偏心?最近得罪老師了?是我哪里沒做好了?。
老師在微信群里用語音播報每個學生的成績,十幾條語音都會一條條點開,參照分檔線對比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成績,如果成績不理想,這一天都會在氣急敗壞中度過。
來源于網絡 / 微信群內容孩子的成績,直接決定了家長在群里的發言權和地位學霸的家長在家長群里輕易不發言,一發言就是VIP尊貴的體現學渣的家長縱有滿腹經綸,但在家長群里說句話都要思考再三,特別害怕說錯失去公信力。
這就是生活,有些事情真的沒有道理可講家長群就是這么一個魔幻之地,它從來不看父母有錢沒錢,社會地位如何,只以孩子成績論高低進擊的補習班,教育的內卷化—FINSIGHT—除了家長群各種瑣事影響精力,校外的“影子教育”現象同樣在加重中年人的負擔。
現階段,學校減負了,但孩子競爭依然激烈,為了能在比拼中占據優勢,家長只能選擇課外培訓機構某種意義上,補習班的飛速發展和學校的減負行為幾乎是同步的,二者密不可分騰訊“00后研究報告”顯示,88.7%的00后上過學科輔導班,平均為每周4.7個小時;47.2%的00后上過興趣班,平均每周3.3個小時。
圖 / “00后研究報告”孩子補習累,家長的錢包同樣也“累”教育市場化以來,大量的資金進入到教育領域,子女教育費用支出已經成為城市家庭的主要經濟支出據統計,一線城市學生上校外輔導班的比例要比四線城市高22%,00后上輔導班的付費均值,線上模式為782元,線下模式為5452元。
圖 / “00后研究報告”學校本應該是孩子的主要學習場所,培訓機構只能作為輔助,而現在的現象是顛倒過來的,這說明國內教育已經出現內卷化“內卷”在教育領域,意味著“白熱化的競爭”、“無意義的消耗”,每個受教育者像陀螺,要不斷抽打自己,消耗巨大精力,然而“名校升學率”固定,名額外的孩子再多努力也只是在做無用功。
也正是因為這個現象,造成了家長的煩惱與日俱增,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只有考大學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時,內卷才有可能消失最好的教養是“格局”—FINSIGHT—有人說,家長最大的悲哀,就是一邊吐槽老師不好,一邊給老師送紅包。
一邊抱怨家長群太吵,一邊在跟著人群不停喧鬧一邊覺得培訓班沒意義,一邊將孩子送進各類教室深以為然,也深深理解我知道很多人,其實很討厭家長群里那一套一套的但是沒辦法,為了孩子就得妥協,就得參與正如有網友所說:。
“老師群里說話,一些家長就發收到,點贊,后面的就陸續發了,人家都發了,自己也就跟著發”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叫從眾效應指的是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或被施加壓力時,就會改變自己的觀點和行為,朝著人群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
就好比音樂會結束,大家都在鼓掌。這時候,也許你并沒有很享受這個音樂會,但你也會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很多家長在群里心態就是如此。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的狀態家長累,孩子累,老師也累。
歸根結底,家長群只是個開放性的溝通工具,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你的孩子,以及整個家庭的修養最好的教養格調,也就是你的眼界和內心的高度為了孩子,請讓家長群簡單點,再簡單點,純粹點,再純粹點希望每位中年人都能在家長群,卑微之中擁有原則,謹慎之中擁有暢言,沉默之下擁有真誠。
畢竟,家長群再磨人,它也是有保質期的!你將心比心對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最終一定都會加倍地反饋給你大林,有見財經分析師擅長以小觀大把握房產脈動,見微知著了悟財經潮向有料也有趣,有態度也有溫度,有品質也有性格,愿和聰明人一起,透視財富生活。
如果你認為本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關注號「有見」,知名青年商業媒體,深耕財經/金融領域,幫助青年人挖掘個人價值,洞見財富機會擁有青年投資家俱樂部、復利學堂等品牌,關注用戶80W+,影響人群超300W,累計課程時長1000+小時,服務學員5萬余人。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