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紅細胞作用 紅細胞作用-今日看點
今天來聊聊關于血液紅細胞作用,紅細胞作用的文章,現在就為大家來簡單介紹下血液紅細胞作用,紅細胞作用,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
1、一、運輸 紅細胞含有血紅素(hemoglobin),其具有緩沖的作用。
(資料圖)
2、血紅素十分活躍,它既能和氧結合在一起,也能和二氧化碳結合。
3、因此,其主要工作為運輸氧和二氧化碳。
4、紅細胞的功能是運輸氧,二氧化碳,電解質,葡萄糖以及氨基酸這些人體新陳代謝所必須的物質。
5、此外還在酸堿平衡中起一定的緩沖作用。
6、這兩項功能都是通過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來實現的。
7、如果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出來,溶解于血漿中,即喪失上述功能。
8、紅細胞通過血紅蛋白運送氧氣,紅細胞的90%由血紅蛋白組成。
9、血紅蛋白是一種紅細胞相關的化合物肌紅蛋白,在肌肉細胞中存儲氧氣。
10、血紅蛋白(Hb)由珠蛋白和亞鐵血紅素結合而成。
11、血液呈現紅色就是因為其中含有亞鐵血紅素的緣故。
12、它可以在肺部或腮部臨時與氧氣分子結合,該分子中的Fe2+在氧分壓高時,與氧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HbO2);在氧分壓低時,又與氧解離,身體的組織中釋放出氧氣,成為還原血紅蛋白,由此實現運輸氧的功能。
13、血紅蛋白也可以運送由機體產生的二氧化碳(不到氧氣總量的2%,更多的二氧化碳由血漿解決)。
14、血紅蛋白中Fe2+如氧化成Fe3+,稱高鐵血紅蛋白,則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
15、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的親和力比氧的大210倍,在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增高時,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因而喪失運輸氧的能力,可危及生命,稱為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氣中毒)。
16、每個紅細胞含有兩億到二十億個血紅素分子,占了紅細胞重量的三分之一。
17、每個血紅素分子由四個次體構成,每個次體包含一個血基質(heme)以及一個和血基質連接的多肽。
18、血紅素內的多肽稱為球蛋白(globin),而每個血基質當中有一個鐵原子,此處可以和一個氧分子結合。
19、因此,一個血紅素可以和四個氧分子結合。
20、女性血紅素的平均濃度為14g/L,男性的血紅素平均濃度為16g/L。
21、在體內,不是只有血紅素含有鐵原子,像細胞色素是另外一種含鐵原子的分子。
22、肺中的氧氣張力高,血紅素在微血管中與氧結合,形成充氧血紅素,充氧血紅素在氧氣張力較低的組織微血管中釋出氧氣。
23、而二氧化碳是以碳酸、重碳酸離子以及鉀和鈉的重碳酸鹽的形式進行運輸。
24、血紅素和氧結合時,血液就變得鮮紅,變成動脈血,和二氧化碳結合時,血液就變得暗紅,變成靜脈血。
25、血紅素既能和它們很快地結合,而且還能夠和它們分開。
26、當紅細胞流經肺里的時候,它就跟氧結合在一起并把氧運送到人體全身的各個角落里,讓肌肉、骨骼、神經等細胞得到氧氣,能夠正常地工作。
27、紅細胞把氧氣送出后就很快地和氧氣分離,立刻帶走了這些細胞排出的二氧化碳,運回肺部呼出體外。
28、另外,并非所有的血紅素的構造都相同,例如胎兒的血紅素比成年人的血紅素有著更強的氧親和力,在任何氧分壓下,都有著比母親血紅素為高的百分比,因而能從母親的血液中獲取氧,胎兒出生后二十個星期,血紅素就變為成年人的形式了。
29、紅細胞就是這樣忠誠地把氧氣運輸給人身體組織的各部位,再從各部位運送出代謝產物二氧化碳,所以紅細胞是我們人體內不可缺少的“運輸隊”。
30、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 富含血紅蛋白。
31、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呈紅色。
32、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與氧分離。
33、血紅蛋白的這一特性,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
34、紅細胞除可運送氧氣外,還可運送部分來自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
35、二、免疫增強吞噬作用納爾遜(Nelson)用肺炎球菌和梅毒螺旋體等進行體外實驗,發現被相應抗體致敏的肺炎球菌或梅毒螺旋成熟紅細胞的代謝曲線體,只有在含補體、紅細胞及白細胞的混合物中,80%~95%能迅速被吞噬而從液相中消失;若缺少紅細胞,則在較長時間內僅有少數被吞噬。
36、1956年Nelson又將抗體調理過的肺炎球菌注入猴體內,獲得的結果與體外實驗相同,100%的肺炎球菌粘附于紅細胞。
37、粘附的復合物較懸浮于血漿中游離的復合物更易被吞噬。
38、某些病毒在體內也能粘附于紅細胞,從而被吞噬消滅。
39、免疫粘附可以增強吞噬作用4~5倍。
40、紅細胞還能阻止癌細胞在循環中播散,因在外周血中癌細胞遇到紅細胞比遇到白細胞的機會多500~1000倍。
41、當癌細胞表面結合有抗體與補體時,則可通過紅細胞表面的C3b受體,使癌細胞粘附于紅細胞,故容易被吞噬細胞捕捉與吞噬,從而防止癌細胞的轉移與擴散。
42、另外,紅細胞還有吞噬細胞樣的功能,在其細胞膜表面具有過氧化物酶,該酶是典型的溶酶體酶,它可起著巨噬細胞樣的殺傷作用。
43、免疫粘附作用免疫粘附是指抗原-抗體復合物與補體C3b結合后,可粘附于靈長目或非靈長目的紅細胞與血小板上,這一現象統稱為“血細胞免疫粘附作用”。
44、紅細胞之所以具有免疫粘附作用,是因其表面具有C3b受體。
45、該受體為糖蛋白,分子量為205 000。
46、紅細胞上的C3b受體占血循環中C3b受體總數的95%以上。
47、因此,血循環中的抗原-抗體復合物遇到紅細胞比遇到白細胞的機會多500~1 000倍。
48、所以,紅細胞清除免疫復合物的特性是白細胞和淋巴細胞所不及的。
49、梅多福(Medof)等的體外實驗結果也支持上述推測。
50、他們將抗原-抗體-補體復合物與人血細胞懸液混合并孵育,然后測定各類細胞結合免疫復合物的數量,結果發現紅細胞結合了82.8%~84.8%的復合物,而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分別只結合了8.3%~15.2%和1.6%~5.8%的復合物。
51、防御感染紅細胞與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粘附后,不僅可以通過過氧化物酶對它們產生直接的殺傷作用,而且還可以促進吞噬細胞對它們的吞噬作用。
52、因此,紅細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機體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
53、三、其他功能目前已知紅細胞具有以下免疫功能:識別攜帶抗原;2、清除循環中免疫復合物;3、增強T細胞依賴反應;4、效應細胞樣作用;5、促進吞噬作用。
54、而這些免疫功能的生理學基礎即為紅細胞免疫粘附作用。
相信通過紅細胞作用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