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聚焦:董明珠談“制造業當家”:讓技術工人光榮 不同崗位都應有人才標桿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堅持制造業當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家”的深層意義是什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11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活動走進珠海格力電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制造業當家首先是要堅定走科技創新之路,第二就是要解決人才問題,企業的不同崗位,都應該有人才標桿,要有不同的發展路徑,比如既要有研發人員,也要有專業技師。
在回答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關于如何解決制造業大省“呼喚”技工人才問題時,董明珠表示,家長心態太浮躁,大家都覺得工人不夠光榮,坐辦公室才光榮,網絡時代都去做網紅最時髦,對于有這樣的社會認識,應該多從引導方面去解決問題。
企業為人才搭建好平臺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數據顯示,目前廣東技能人才總量達185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4.1%,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6月9日,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情況介紹會上,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東文曾表示,廣東要加快建設制造業戰略人才力量。全面落實國家人才政策措施,大力實施制造業當家“十百千萬”人才專項行動和技工教育“強基培優”計劃等省級人才計劃,建立新型產業工人隊伍。
但在當下社會,如何顛覆藍領就業通道窄、就業天花板低等傳統認知,如何真正落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同等重要”地位,依然任重道遠。作為制造企業代表,董明珠如何看待這一話題?
“實際上,現在的一線工人不再是普通工人,他要管設備、管機器,要懂得協調,待遇也會因為職務變化而變。”董明珠介紹,制造業一線磨煉技能,也能提升價值,比如初中畢業的曹祥云,剛來格力時是搬運工,通過主動學習成為優秀的叉車司機,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著名的“叉車大王”。
談及當下的就業形勢,董明珠表示:“大學生本身要有好的心態,在一線一樣能發揮你的才干,而且你可能成功得比坐在辦公室更早,我們培養了很多都是從一線鍛煉慢慢培養。”
當然前提是,企業要為人才搭建好平臺,人才才會不斷涌現。董明珠說,通過自主培養,格力的研發人員突破1.2萬人,科技人才及技工人才占比超過65%。
格力每年都會招聘幾千名大學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發展路徑,既有專業技師,也有研發人員,格力現在最年輕的中層管理人員是1997年的,只要勤奮努力就要給平臺發展。
堅定走自主創新道路
除了人才支撐,董明珠認為,制造業企業要真正當起家,要走自主創新道路。
目前,除了家電主業,格力還先后入局了智能裝備、精密模具,新能源、預制菜等多個產業領域。
“從消費領域到工業領域,格力電器都能夠實現自主技術支撐,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核心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堅定自主創新。”董明珠認為,“如果企業要靠貼牌生存,可能規模會很大,但我們將永遠依附別人,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造自主品牌,走向世界,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董明珠舉例,“電機曾是中國人的制造短板,現在新能源領域的國產電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所以堅決不能‘拿來主義’,核心部件的生產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上。”董明珠說,企業要有挑戰精神、創新精神,奔著百年企業目標發展。
工業制造上的自主創新也在反哺農業源頭,為傳統農業解決農業工業化和自動化的現實難題。
在調研中,董明珠介紹了格力最近新出爐的“神器”——移動大冰箱。今年4月,在了解到茂名荔農關于荔枝保鮮儲存的需求后,格力的技術研發團隊前往茂名高州對荔枝產業進行全鏈條調研,憑借技術支撐,最終為荔枝保鮮需求提供了解決方案。
“我們的技術研發團隊前往茂名高州對荔枝產業進行全鏈條的調研,荔枝果農說希望保鮮時間能延長到15天。我們立刻研究相關冷藏技術和設備,讓荔枝的保鮮期延長到1個月。”董明珠說,這不僅能滿足國內物流的需求,還能推動荔枝走向世界。
據悉,首臺荔枝專用保鮮移動裝備已于6月3日成功下線,目前已經送往茂名高州投入使用。裝備內部有效容積20m,可存放5噸荔枝,適用于荔枝的預冷、存儲;可應用于果園、集散地、農村合作社等荔枝產業環節。設備可達到較好的保鮮效果,荔枝存儲20天后,好果率達99.8%。
“現在我們的荔枝保鮮設備可以讓荔枝保鮮達到25天,拿出來葉子都是翠綠的,這樣的荔枝走向世界也沒問題。”董明珠自豪地說。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