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國內環境下,社會達爾文風氣如此盛行? 重點聚焦
因為我們壓根就不存在合格的社會未成年人教育,中國的社會未成年人教育要遠比所謂的“美西方”離譜。
(相關資料圖)
我國的未成年人受教育獲得的往往都只是單純的社達經驗的積累,而非知識的增加和學習的興趣。
這里無意去辯論東西教育的優劣,但在上個世紀,“美西方”的某位學者就把如今我國社會未成年人教育模式研究透了,甚至連最后的結局都早已預言。
————————————————————————————————————————
上個世紀美國的“成人教育之父”Malcolm Knowles研究出過一種針對成年人的高效學習模式,
他稱呼這東西叫Andragogy(成人教育學)
什么叫做Andragogy成人學習模式呢:
1 Adult ne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instruction.【學習者(成人)需要參與到教學活動的籌劃與評估之中】
2 Experience(including mistakes)provide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acrivities.【以經驗(包括錯誤的經驗)作為學習行為的基礎】
3 Adults are most interested in learning about subjects that have immediate relevance to.their job or personal life.
【學習者(成人)對那些能馬上在他們的生活或者工作上用得上的科目最感興趣】
4 Adult learning is problem—centered rather than content—oriented.【不以內容導向為核心,而是以解決存在的問題為核心設計】
————————————————————————————————————————
對照一下,和我們國家的社會兒童教育完全一致。
換言之,我們的教育體系里壓根不存在“兒童教育”,只是強行給予兒童“Andragogy”即系統化的成人教育而已。
————————————————————————————————————————
當然,此等教育模式有著相當大的優勢:成本低,而且同一教育模式可以用在幾乎所有的教育環境中,可以說是最低成本的學習方式了。
所以我國很早大批量規模性采用的確有現實的道理。
但問題就在這里。
————————————————————————————————————————
Malcolm Knowles本人給這套成人教育定義設置了絕對必要的大前提。
什么人才能接受這樣的教育呢?你需要滿足以下5點:
1 Adults who have an independent self—concept and who can direct his or her own learning.【具有自理能力,并能掌握自己學習方向的成年人】
2 Adults who have accumulated a reservoir of life experiences that is a rich resource for learning.【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可以作為學習資源的生活經驗的成年人】
3 Adults who have learning needs closely related to changing social roles. 【有強烈的意愿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社會地位的需求的成年人】
4 Adults who are problem—centered and interested in immediat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并對可以立刻實際運用知識有需求的成年人】
5 Adults who are motivated to learn by internal rather than external factors.【學習動力基本來于自律而非外部因素誘導的成年人】
————————————————————————————————————————
Malcolm Knowles本人說明:這種“Andragogy”模式并不適合所有的成年人。
因為此模式應用的過程,太過于枯燥乏味了,只有急于改變自己社會地位,并且有著相當豐富的社會經驗的成年人才能熬過這種學習模式并且成功收獲到知識。
更多的人在這種學習模式下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不是半途而廢就是只學到表面的東西而無法深入。
所以,他將“Andragogy”模式定義為有缺陷的成人教育理念,因為這種模式幾乎無視人類心智,不適合絕大部分人類使用。
————————————————————————————————————————
對于未成年人教育有大量的關于態度和注意力的研究。
這些林林總總方向觀點研究里,有一點幾乎保持一致:
未成年人與成年人不一樣,他們的大腦沒有發育完全成熟,自控力,情感控制,甚至是生理控制都不及成年人。
在身體硬件還沒發育完全的時候,同他們談自律,自控,絕大多時候是完全沒意義的。
未成年人連刑事責任都不用負,如果以成人行為能力鑒定去測,未成年人直接等同于精神病人,
與一個精神病人談自律自控?有意義么?
主流的兒童教育界,研究的最大共通點都主張在教育活動里要內容導向模式為基本綱領,意味著要引導和鼓勵孩子的學習興趣而非強迫他們。
研究中大量提到了正反饋引導:
同伴與老師的鼓勵帶來的成就感好奇心反饋;
通過鋪開一段知識后的故事,吸引青少年主動學習該領域知識多媒體結合;
利用電視,網絡,視頻等媒體傳播技術,讓枯燥的知識內容變的形象生動,適合孩子消化學習;
“勸說”研究,即研究何種溝通方式才能讓孩子更愿意接受,比如教育者與未成年人的對話多少百分比應該涉及到知識,多少百分比涉及孩子的日常生活,通過鏈接生活與知識領域來促進未成年人學習集體討論的重要性和設計模式;
青少年更樂于與同年齡段的人一起討論心得而非回答成年人的問題,積極鼓勵引導與同齡人交流的過程中,他們會更高效的吸收和利用知識;
如何因材施教,將青少年的學習情況現狀分出了九大類,針對每一個狀態設置了不同的教育模式,并鼓勵引導不同學習狀態的孩子更多的討論交流,互補短處,共享長處。
————————————————————————————————————————
由此可見,我們與“美西方”等其他地區的社會未成年教育底層邏輯可以說是南轅北轍。
我們仍在抱著從前蘇聯教育界偷師而來的那一點三手教育模式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沒錯,前蘇聯的未成年人教育模式便起源于Malcolm Knowles的“Andragogy”)
但不幸的是,“Andragogy”早在上世紀就早已被兒童教育界的絕大多數人定義為“即使對于成年人也過于嚴苛”的教學模式了。
我國未成年人受了這樣的十二年教育,走出的絕大多數孩子心理狀態恐怕只有兩種:
以解決眼前問題為目的行動的牛馬& 急于改變自身地位并可以不擇手段的狂人
Malcolm Knowles在上個世紀的教育理論,早已將如今我國社會未成年人教育現狀預言過了。
說句不中聽的,如果孩子的家庭教育再缺失和不足,無法有效彌補的話,滿大街有多少牛馬和狂人,不好說。
當牛馬和狂人在社會掌握大多數話語權的情況下,社達風橫行是必然的,
哪怕稍微攫取到一點芝麻大小的權力的人也會公然喊出“弱者該被強者踐踏”。
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自信,心理學上的。
我沒有諷刺的意思,我只是覺得悲哀。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28
最近更新
- 06-28
- 06-28
- 06-28
- 06-28
- 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