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難求的天文館,報了研學營就能進?
暑假期間,上海天文館是很多家長帶孩子參觀的首選場館。最近,不少家長向記者反映,天文館線上搶票一票難求,他們只能選擇去現場排隊等票,卻發現,每天都有數十支研學團隊進館參觀。他們的票從何而來呢?
7月30日上午十點,記者在天文館門口看到,現場排隊等票的隊伍已經排了五六百米。隊伍中,不少都是從外地帶著孩子特地來打卡,因為在網上,多次搶不到票,只能跑到現場試試運氣。游客們紛紛表示:搶了好幾次,都沒搶到。一大早7點鐘就過來排隊了,網上根本搶不到。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天文館目前每天開放了約500張線下票,供游客當天購買當天使用。暑期客流高峰,排隊購票的時間,少則一小時,多則兩三小時。而在現場購票窗口大排長龍的同時,穿著統一服裝、人數在20人左右的研學團隊,卻一茬一茬進館參觀。
【資料圖】
市民林先生就在多次線上搶票未果之后,最終通過報名研學營,讓孩子參觀了天文館。林先生說:“之前搶了很多次票,都沒搶到,都打算放棄了。后來聽朋友說,報個研學團隊,對方就能幫忙搶到票。費用有498元和698元兩種。我感到很奇怪,這些團隊的負責人是如何搶到門票的呢?”
這些研學團隊的票,從何而來?三天前,記者以游客身份,購買了498元的“天文館一日營”研學團。接到訂單,該研學團隊的工作人員要求提供參觀人的身份信息,他們將委托第三方平臺,進行線上搶票,并允諾成功率會達到80%以上。2天后,工作人員通知記者已經預約到了門票,將由領隊帶領進行參觀講解。
研學團隊負責人稱:“以20張為例,大概能出16張。如果不是假期的周末,是100%出票的。我們也是委托第三方來給我們搶票的。”
記者從天文館方面了解到,自天文館開業以來,從未與任何第三方開展票務合作。研學團隊所謂的第三方,其實就是黃牛。早在2021年,《新聞透視》就曾報道過黃牛代拍、代購天文館門票。針對這一情況,當時館方曾與公安部門聯動,對黃牛進行打擊。
上海科技館信息技術中心副主任黃凱表示:“我們在后臺對異常購票的賬號進行了監測,有黑名單機制,對異常帳號進行封殺。”
打擊過后強制實行了購票實名制,天文館又對購票流程進行了優化,還規定線上購票者必須在三天前在原購票平臺申請退票,逾期,就必須購票者本人在參觀日當天帶證件去現場窗口退票。此舉,就是為了杜絕黃牛倒賣短期票,無成本套利。
不過,黃牛憑借熟悉購票流程、手速快、網絡好、設備好等優勢,用觀眾的真實身份信息代為搶票,似乎更難以防范。發展到現在,黃牛通過各種平臺的研學營,一張30元的門票,不僅加價十幾倍銷售,而且客源穩定。
記者昨天在天文館內觀察到,一天有近20支研學團隊,每支團隊以20人來算,那么保守估計黃牛每天搶到400張票,獲利可達十多萬。而線上一天放票總共只有4500張,近十分之一被黃牛牟利,堪稱怪現象。一位觀眾坦言:“黃牛擾亂了正常的秩序,還是希望有關部門對他們采取相關措施。”
不僅是天文館,滬上的不少熱門場館、圖書館,甚至是高校,都被打包進了所謂的研學營,其中大部分場館在暑假期間,一票難求,也讓不少家長只能選擇花高價報團參觀。為此,市人大代表認為,面對稀缺的公共資源,多部門應該形成合力,加大對黃牛、以及網絡倒票平臺的打擊力度。
市人大代表陳峰告訴記者:“是不是只是打著研習的幌子,實際上是黃牛讓游客加價購票。對此,我們會不斷抓取數據,把這些個人或者機構找出來,再進行處理。”
針對黃牛代拍代購門票等情況,上海天文館也多次發文公告 ,表示未與任何第三方網絡平臺開展票務合作,提醒公眾警惕上當受騙或泄漏個人信息。只是但凡市民游客能夠通過正規渠道進行購票 ,誰又愿意將自己的個人信息泄漏給他人,花上溢價10倍乃至20倍的價格,才能夠進館參觀呢?各類場館的公共資源,不僅成為了個人和機構的牟利工具 ,甚至還擠占了公眾公平獲得的資格,如何加強監管和打擊力度,值得有關部門好好調研,找到源頭治理的辦法。
(新聞透視記者綜合 編輯:由由醬 實習編輯:邵亦洋)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7-31
- 07-31
- 07-31
- 07-31
最近更新
- 07-31
- 07-31
- 07-31
- 07-31
- 07-31
- 07-31
- 07-31
-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