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連線|拜登簽署對華投資限制令,外交部: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李依農 上海報道
北京時間8月10日凌晨,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限制對華投資的行政令,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投資流向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敏感技術領域。
中國外交部10日就美方擬議的投資限制令做出回應表示,中方對美方執意出臺對華投資限制措施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指出美方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其真實目的是剝奪中國發展權利,維護一己霸權私利,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和科技霸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在接受《全球財經連線》記者采訪時指出,美國在科技前沿保持對中國的競爭態度仍是主流,他們不會放棄在這方面既有的霸權。美方此舉實則是把目前既有的、過去已經在執行的一些政策舉措固化,實際上也是因為看到中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發展迅速,因此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去阻止、遏制中國在上述相關領域的發展速度。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龔婷在接受《全球財經連線》記者采訪時表示,拜登政府出臺的對華投資限制新規是美國對華經貿政策加速國家安全化的新標志;將進一步破壞中美雙向投資,惡化雙邊正常的經貿和投資往來以及創新合作的氛圍。“美國已經從經濟全球化曾經最主要的驅動者和推手,愈發退化為阻礙力量”, 龔婷說道。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對《全球財經連線》記者指出,資金、技術、商品的跨境自由流動是自由貿易的重要內容,而拜登此舉顯然與自由貿易的要求背道而馳,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人為地阻斷與限制了資金和技術的自由流動。
事實上,美方此前已就該行政令多次放風,可謂醞釀已久。值得注意的是,拜登上任后曾表示愿意與中國尋求合作與競爭并存的關系,眼下又以“國家安全”為由做出行動。從目的上來看, “國家安全”似乎已成為美國試圖維持其在高科技領域霸權地位的新托詞。
限制令與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背道而馳
對于美國此番采取的動作,中國商務部10日表示,美方限制本國企業對外投資,打著“去風險”的幌子在投資領域搞“脫鉤斷鏈”,嚴重背離美方一貫提倡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決策,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嚴重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希望美方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不要人為阻礙全球經貿交流與合作,不要為世界經濟恢復增長設置障礙。
具體來看,這一行政令首次賦予美國政府新的廣泛監管權力,將嚴格限制美國對中國敏感技術領域的投資,并要求美企就其他科技領域的在華投資情況向美政府進行通報。從美方此舉可能造成的影響與后果來看,韋宗友直言這不僅會對全球經濟復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也會損害美國自身的經濟利益和競爭力。
韋宗友解釋道,中國作為全球貿易大國和制造業大國,也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市場。因此,拜登政府簽署的投資限制令會給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造成沖擊,從而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此外,鑒于半導體芯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作用,這一領域遭受的沖擊將會嚴重拖累全球經濟的復蘇步伐。
韋宗友補充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市場,也是歐美半導體芯片公司的主要銷售市場和利潤來源。因此,拜登政府簽署的投資限制令會令半導體行業失去很大一部分中國市場。這既損害了美國企業的經濟利益,從長遠來看,也會削弱其整個行業的科技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國是全球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的重要玩家,美國這樣的做法無疑對全球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阻礙全球的科技進步。
龔婷也表示,美方此舉嚴重違反了經濟和市場規律以及現有的國際經貿規則,使其從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日益退化為阻礙力量。
中方應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在限制中國的高技術發展。呂祥告訴記者,事實上,目前投資禁令所涉及的方面,實際上都是過去實際已經在執行的。現在把這種限制固化,表明美國不愿意在這方面有所放松,也表示了美國對中國發展的一個敵意。
但美國的這種做法除了導致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和交流進一步減少、損害雙方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能力,并不能阻止中國的發展和進步。
呂祥指出,在相關領域上,盡管美國媒體認為美國企業在中國有一定的投資,但據其了解,即便有也僅是微乎其微。與此同時,中國自主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具體來看,呂祥指出在半導體、微電子方面,中國是迎頭趕上的態勢;在量子信息技術方面,雙方則應該屬于齊頭并進,美國并沒有壓倒性優勢;在人工智能方面,目前的要求則是向政府匯報既有的投資,并沒有出臺更為嚴格的限制令,表明美國也認為,如果在人工智能領域限制對華投資,實際上無異于讓美國的企業,尤其是金融資本,喪失了在中國人工智能賽道上謀取利益的機會。
龔婷指出,從表面來看,新規將進一步打擊美國對華高科技領域的投資。尤其是在半導體、微電子、量子信息和人工智能領域,美國的企業和美國的資本投資中國企業將面臨更大的阻礙和困難。但從本質上來說,更重要的是中國做好自己的事情,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進一步穩步地擴大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進一步發揮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巨大市場的潛力和吸引力。
“實際上,美方的這一系列措施在美國國內外招來了很多反對和質疑的聲音。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美方這種‘脫鉤斷鏈’的做法,很難得到國美國國內以及國際社會中涉華利益攸關方的認同和跟隨”, 龔婷總結道。
值得注意的是,該行政令不會立刻生效。美國財政部將就限制的適當范圍征求公眾意見,在45天內接受討論,隨后提出正式的規則提案。這一擬議的對華投資限制后續將如何發展?或許還將在美國國內引發一系列的分歧與爭議。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節目嘉賓意見僅代表本人觀點。)
策劃:于曉娜
監制:施詩
責任編輯:和佳
記者:李依農
制作:李群
拍攝:實習生王欣桐
新媒體統籌:丁青云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制: 黃燕淑
海外運營內容統籌: 張然
海外運營編輯:唐雙艷 吳婉婕
海外項目經理:莊歡
海外商務合作: 黃子豪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8-10
- 08-10
最近更新
- 08-10
- 08-10
- 08-10
- 08-10
- 08-10
-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