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生物行業周報:醫藥賽道繼續尋找成長性和市場空間打開的投資機會
本周行情回顧:板塊上漲
本周醫藥生物指數上漲1.05%,跑贏滬深300指數1.61個百分點,跑贏上證綜指0.92個百分點,行業漲跌幅排名第16。6月30日(本周五),醫藥生物行業PE(TTM,剔除負值)為26X,位于2012年以來“均值-1X標準差”和“均值-2X標準差”之間,相比6月23日PE持平,比2012年以來均值(35X)低9個單位。本周,13個醫藥III級子行業中,7個子行業上漲,6個子行業下跌。其中,醫藥流通為漲幅最大的子行業,上漲4.62%;醫院為跌幅最大的子行業,下跌2.23%。6月30日(本周五)估值最高的子行業為醫院,PE(TTM)為68X。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醫藥賽道繼續尋找成長性和市場空間打開的投資機會
醫藥生物終于跑贏滬深300指數1.61個百分點,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漲幅排名top16,這是連續第四周跑輸后終于跑贏,還是處于漲-跌-漲-跌的狀態,醫藥在目前階段不是全市場機構的配置主流。細分板塊方面,醫藥流通、化藥、中藥等細分領域領跌,醫院、CXO和藥店領跌下跌,CXO再一次回調顯示市場對整個產業接下來的發展的悲觀心態。漲幅top10,中藥和AI為主,但是標的市值相對較小;跌幅top10,CXO和創新藥為主。港股方面,HSCIH周漲幅2.19%。醫藥生物(申萬)年初至今下跌5.56%,位列21,走勢已經回到了2022年10月份的水平。醫藥目前到了很多標的估值能接受但是吸引力沒那么足、苦于沒有板塊行情的機會的階段,資金持續在觀望,稍微拉長時間維度,醫藥目前這個時間點配置,會顯示出很好的投資價值。
但是現在醫藥的投資機會需要自下而上選擇,挖掘具備競爭力和差異化的公司,和過去2018~2021年只需要挖掘醫藥細分龍頭、持股拿住不一樣,相對而言對投資的判斷、交易能力要求更高。過去單邊上漲的行情,只需要跟住數據,而如今需要先做投資判斷,再持續跟進公司的發展,否則是尋找精確的錯誤。中藥板塊,我們認為是中長期的機會,建議優質的中藥標的需要拿住拿穩,調整則視為買入機會,短期的估值等因素在景氣度面前應該淡化,近期尤其要關注基藥目錄、配方顆粒、沒漲的非國企優質中藥標的。創新藥我們更多關注FIC標的,尤其是公司產品已經拿證具備商業化能力、處于放量期的標的。我們認為:市場波動較大,部分個股創新低,市場極端情況下,具備業績持續增長性的公司以及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包括管理層的考量)帶來很好的買點。
七月金股我們選擇健麾信息:健麾信息還屬于被低估狀態(wind一致24PE為24X),我們看好健麾信息在藥房、藥店等場景下其自動化設備以及內嵌的AI驅動因素,公司的國際化進程也值得期待,會讓市場對公司的估值重估。2022年,公司與Ajlan&BrosInformationTechnologyCompany簽署合資協議,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新設合資公司,以期通過雙方長期積累的商業實力、業務經驗和優勢資源將公司產品迅速推廣到沙特、中東及北非市場,全力推動沙特醫療產業邁向數字化、自動化、提高醫療行業和服務質量和效率。公司如果打開中東市場,則打開了未來的發展空間。
此外,之前推薦的一些標的回顧和觀點更新:
潤達醫療:人工智能可以落地醫療應用的公司,和華為合作打開新局面;之前短期因為資金因素回調較大,其基本面無負面變化,疊加一季度業績恢復較快,我們一直建議重點關注;如今與華為合作落地帶來新的業務開拓空間,我們依舊建議重點關注。
亞輝龍:發光領域超跌標的,公司在自免的優勢會顯著幫助公司開拓國內醫院渠道,市場更多關注的是公司是新冠受益公司,我們認為公司抓住新冠機會賺錢為公司的渠道開拓和新產品研發投入奠定了資金基礎,檢測項目(自免、輔助生殖、肌炎等)具備特色,值得長期持有。
特寶生物(肝炎治愈+產品獨家):我們認為公司的業績加速會體現在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報表,主要是考慮到羅氏的品類退出中國市場以及從一季度開始新增患者數量上升,對應業績則體現在三季度。
廣譽遠:中藥名貴OTC,公司作為山西國資委控股中藥標的,年報和一季度報財務顯著改善,國資委對公司的規劃也值得期待。
天士力:建議繼續持有,我們看好天士力作為中藥創新藥的領先企業在過去研發投入的沉淀以及市場對其中藥板塊業務的重新估值,尤其是在方盛制藥、達仁堂等標的持續創新高的背景下,天士力更加值得關注。
康緣藥業:建議持續關注,公司中藥品類多、進入基藥目錄預期品種多,股權激勵已經落地,估值對應2023PE30X。
固生堂:中醫醫療服務稀缺標的,乘政策利好之風,公司在內外部環境動蕩的2022年依舊實現較好增長,截至2022年底共經營48家醫療機構、5家線下藥房,同時與13個第三方線上平臺建立聯系,版圖依舊實現擴張,韌性十足。進入2023年公司發展持續向好,月度同比保持較高增速,全年預計新開門店8~10家。公司2024年wind一致對應利潤3.42億元PE為31X,持續推薦。
艾迪藥業:公司艾滋病國內首家三聯復方創新藥獲批并且銷售積極推進,2022Q3至2023Q1連續三個季度公司的基本面改善,全年扭虧可期。具備商業化的產品、產品優勢顯著、競爭格局好,符合我們長期看好的大邏輯。
華安創新藥周觀點:一級后期融資逐漸恢復,靜待創新藥開花結果
周度復盤:本周藥品板塊漲跌各半,隨著二季度的結束,市場進入業績驗證期,關注度圍繞在二季度高增長預期的板塊,較高臨床投入階段的創新藥公司相對遇冷,料7、8月份創新藥板塊相對保守。本周云頂新耀再拉漲勢,大漲29.07%,經過戰略調整管線精簡后,公司明確商業化發力目標,國內稀缺IgA腎病對因治療藥物Nefecon預計將在年內獲批,有望明年實現銷售放量。
從一級市場創新藥投融資事件來看,新藥初創公司開始出現大額的A輪融資(5億元)、多家機構跟投的C輪或后期融資,這在過去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都是相對缺乏的,技術會迭代螺旋上升,而臨床需求只要存在,新藥研發必是長久的話題。
創新藥發展并不久遠,在醫保支付中屬于年輕且有巨大發展空間的存在,應當始終圍繞藥物的臨床價值帶來的對應臨床獲益,來考量其未來空間。關注已經穩定商業化或即將商業化放量的公司。而仿制藥隨著“應采盡采”對藥品種類的擴大覆蓋,數次集采對傳統藥品公司影響逐漸到底,積極關注具有明顯業績增長、新業務帶來一定增量或變化的標的。
關注標的:
1)專科用藥領域領先公司:特寶生物(乙肝)、艾迪藥業(HIV復方單片)、凱因科技(丙肝)、盟科藥業(抗多重感染)、澤璟制藥(自免管線)、亞虹醫藥(創新藥械結合)、康弘藥業(康柏西普、眼科基因治療);
2)新藥上市產品放量公司:艾迪藥業(HIV復方單片)、華領醫藥(華堂寧)、艾力斯(伏美替尼)、云頂新耀(腎病Nefecon、依拉環素);
3)仿制企穩創新變化公司:石藥集團(mRNA、ADC)、億帆醫藥(F627出海)、信立泰(集采利空出盡+多個產品上市);
4)有望引領行業突破公司:信達生物(IBI362等)、華東醫藥(GLP-1類)、康方生物(AK105/AK112)、亞盛醫藥(耐立克);
5)長期關注出海型/平臺型制藥企業:百濟神州、傳奇生物、科倫藥業、君實生物、諾誠健華、恒瑞醫藥。
本周個股表現:A股超七成個股上漲
本周463支A股醫藥生物個股中,有342支上漲,占比74%。本周漲幅前十的醫藥股為:安必平(+28.35%)、柳藥集團(+22.21%)、仟源醫藥(+20.59%)、嘉應制藥(+18.18%)、東阿阿膠(+13.24%)、西藏藥業(+12.01%)、大理藥業(+10.99%)、寶萊特(+10.99%)、吉貝爾(+10.42%)、未名醫藥(+10.22%)。
本周跌幅前十的醫藥股為:春立醫療(-14.04%)、悅康藥業(-13.07%)、福瑞股份(-10.99%)、山外山(-10.23%)、祥生醫療(-10.13%)、首藥控股(-8.92%)、諾思格(-8.19%)、艾迪藥業(-7.99%)、成都先導(-7.17%)、百利天恒(-6.55%)。本周港股88支個股中,69支上漲,占比78%。
本周新發報告
公司點評云頂新耀-B:《IgA腎病耐賦康數據披露,商業化放量在即》。
風險提示
政策風險,競爭風險,股價異常波動風險。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7-04
- 07-04
最近更新
- 07-04
- 07-04
- 07-04
- 07-04
- 07-04
- 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