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現代設施種植面積達4000萬畝 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30
現代設施農業勢在必行。一方面,通過提高單位產出效率來突破資源環境制約,極大拓展農業生產的可能性邊界;另一方面,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標準化、設施化、集約化、智能化水平,為農業強國建設加速助力。
現代設施種植面積達到4000萬畝
向設施農業要食物,目前全國現代設施種植面積達到4000萬畝,約70%的肉蛋奶和52%的養殖水產品由設施養殖提供。今年6月,我國第一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出臺,對全面推進設施農業現代化作出部署。
(相關資料圖)
現代設施農業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裝備技術與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為動植物生長提供相對可控制的環境條件,設施農業在一定程度上擺脫自然依賴進行高效生產的農業類型,跨越時空,拓寬發展邊界,涵蓋設施種植、設施畜牧、設施漁業和提供支撐服務的公共設施等。
設施農業已成為城鄉居民菜肉蛋奶等各類農產品供應的重要來源,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占食物消費總量的41%,其中30%是設施生產,設施蔬菜產業為保障“菜籃子”穩定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肉類、禽蛋、奶類70%由規模養殖場提供,設施漁業養殖產量占水產品養殖產量的52% 。
今年7月,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發布了《生豬多層養殖技術指導意見》,生豬養殖用地資源緊張,發展養殖業需向立體要空間,提升設施農業高度集約化、標準化、設施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為生豬多層養殖的新模式發展奠定基礎。
事實上,設施種植業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遼寧就有了暖窖生產蔬菜,著名的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面積發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如今,壽光大棚已發展到第七代,機械化、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
設施農業的應用,有效地拓寬了作物生長的時間與空間,極大地豐富了我們食物的種類。從空間上看,我國耕地有限且有嚴格的用途管制,可用于生產非糧食類產品的增量面積幾乎沒有,必須通過發展設施農業,增加果蔬菌和肉蛋奶等的供給。從時間上看,設施農業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條件限制,實現時不分四季、地不分南北,促進了農產品周年供應。從品種來看,設施農業不僅可以大面積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園藝作物,也越來越多用于水產和畜牧養殖等領域。
同時,目前的設施農業,特別是設施種植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地區發展設施種植業的區域不合理,經常遭受極端溫度、水、風等自然災害;有的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地區設施結構類型,光熱性能不合理,與當地資源稟賦及勞動力結構不匹配;有的貪大求洋盲目引進國外設施裝備,投入大、運行成本高、生產效益差。整體裝備較為落后,設施種植機械化率僅為42%;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面積占比在70%以上。設施畜牧和設施漁業總量不足,水產設施養殖池塘與傳統網箱等裝備老舊問題普遍存在。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智能化設施農業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目前全國現代設施種植面積達到4000萬畝,效率高、產出高、效益高的特點明顯。北方地區每畝蔬菜日光溫室年均純收入3.6萬元左右。設施蔬菜每年僅生產環節需用工2000萬人,產前產后服務環節還能帶動大量就業。根據規劃,到2030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設施蔬菜產量占比提高到40%。
農業現代化需要人才支撐,今年計劃把農事服務中心建起來,成立一支15人左右的服務隊,從育秧到耕田、收割全程提供機械化服務。
據了解,種植業中的設施不光指的是溫室大棚、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還包括田間地頭的公共服務設施,比如集約化育苗、冷藏保鮮、冷鏈物流和倉儲烘干等。這些設施著眼產前、產后,既能解決小農戶的技術、成本難題,也有助于提升農產品質量,增加效益。
根據規劃,現代設施集約化育苗(秧)中心建設項目,將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雙季稻生產大縣建設6000個左右早稻集中育秧中心,建設育秧溫室大棚、播種出苗車間和育秧設施設備,提高水稻集中育秧服務能力,助力提產增效。目前我國建設了5500多個專業化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實現了產糧大縣全覆蓋。
推廣有機無土栽培技術,利用生物發酵技術,將秸稈、尾菜、畜禽糞便等廢棄物轉化為基質代替土壤,每座溫室可轉化利用農廢資源125立方米,年消納農廢資源量5萬立方米以上,“既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又產出高品質的綠色果蔬,一舉多得!”
據介紹,從土結構溫室、石頭大棚到高標準智能化連棟玻璃溫室;從增溫塊御寒到太陽能電暖炕取暖……截至2022年底,酒泉市戈壁生態設施農業面積達17.6萬畝,占全省戈壁生態設施農業面積的44%。
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30
《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指出,引導潛力區實施非耕地設施農業開發。以生態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為前提,以戈壁和鹽堿地等土地后備資源潛力區為重點,有序推進西北戈壁、黃淮海和環渤海鹽堿地等非耕地現代設施農業園區化開發,帶動全國新增非耕地現代設施農業100萬畝左右。
根據規劃部署,接下來,將推動黃淮海和環渤海鹽堿地現代設施種植開發項目落實落地。在黃淮海和環渤海的鹽堿地分布區域,建設200個千畝以上鹽堿地設施農業園區。到2030年,累計建成500個戈壁鹽堿地現代設施種植園區。
要加快建設現代設施農業,促進設施農業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以基礎設施現代化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農業強國建設基礎。
首先,要明白,發展設施農業不是隨意擴大設施農業的面積,而是要把產需平衡作為前提,把市場供需摸細,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提質增效。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要有適合當地的環境和資源才能獲得最大效益,一些技術和一些地方的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不考慮環境和資源特點完全照搬,推動現代設施農業綠色發展,要把握低能耗、低成本、生態安全、高效高產的內涵,認準方向,因地制宜。
其次,設施種植的重點是加快老舊設施改造和提檔升級,提高生產標準化、綠色化水平和投入產出率,為糧食種植多騰出良田;設施畜牧要優化結構,在穩定提升家禽和生豬產能的基礎上,支持牧區和農牧交錯帶合理增加牛羊舍飼圈養,提升規模化率和養殖效率;設施漁業重點是加快發展工廠化健康養殖,大力推進深遠海養殖,提高資源利用率、單位產出率。重點在推廣新技術、新設施、新機制上下功夫,堅持微改造、精提升,幫助經營主體提效增收。
《2023-2028年中國智能化設施農業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8-08
- 08-08
- 08-08
- 08-08
最近更新
- 08-08
- 08-08
- 08-08
- 08-08
- 08-08
- 08-08
- 08-08
- 08-08
- 08-08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