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街區治理共同體,這個街道不斷探索社會治理新方式
(資料圖片)
從保障體系建設,到社區依法治理、物業治理、參與式治理、數字化治理……東明路街道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方方面面進行著探索。日前,在街道舉行的一場專題研討活動中,專家學者、社會組織代表、基層干部代表等聚焦“打造一流黨建引領一流發展的東明實踐范例”這一議題集思廣益、展開交流。
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涉及8個領域,包括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保障體系建設、居民區依法治理、黨建引領物業治理、參與式治理、文化品牌打造、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協商民主的制度供給。街道、居民區、社會組織和企業代表,圍繞各自的領域在會上分享最前沿的資訊。來自市委、區委黨校以及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則從各自研究的角度,對上述8個領域的東明實踐點評發言。針對東明參與式社區治理工作,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唐有財感言:“這里不僅有實踐陣地,同時還挖掘在地社會力量,進一步激發街區活力。”
東明參與式社區治理工作,近階段聚焦構建街區治理共同體。東明轄區內共有商業道路11條,包括2個商業綜合體、1044家沿街商戶。街道將轄區商業街區劃分為4個片區,根據街區特點細化工作舉措。11條商業道路按路段分別成立黨建聯盟,并在每條道路成立若干個自治小組,用參與式治理的方式,充分挖掘商戶自身資源和優勢,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構建基層治理共同體。
唐有財表示,東明將先前居民區參與式治理的經驗進一步延伸,讓工作優勢走出居民區、融入商業街區。“東明建立街區治理工作站,并配有專業社工,在引入其他社會組織的同時,努力孵化在地社會組織‘街區發展中心’,這些做法有效地激發了街區活力,吸引商戶參與街區治理,增強了他們的歸屬感。”
東明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沈春雷表示,東明一直在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牢牢把握“黨的領導”核心,將“組織凝聚”作為主軸、“以人民為中心”為宗旨、“活力激發”作為基層治理的關鍵所在,堅持“創新驅動”,努力將東明經驗從“盆景”“苗圃”變為“森林”。
文字:趙天予
編輯:顧佳偉
* 轉載請注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8-14
最近更新
- 08-14
- 08-14
- 08-14
- 08-14
- 08-14
-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