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當選-拜登344億擴充核武后,美國向世界傳遞三大危險信號
據媒體消息,當地時間4月5日,美國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被被命名為LGM-35A“哨兵”彈道導彈,此事一出,引發國際關注。專家指出,在此之前,美軍一直以“陸基戰略威懾計劃”指代,用新名替代代號,足以看出美國在該導彈的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甚至可以說邁入了新臺階。
參考消息網援引美國《防務新聞》消息稱,該導彈的研發,是美國“核三位一體”中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部分的一次重大更新,意義深遠。而隨著拜登此前宣布344億擴充核武,違反競選承諾,并提交2023財年國防預算和機密版本的《核態勢評估報告》后,美國顯得更加危險及不可控。消息指出,目前美國已向世界傳遞三大危險信號,各國必須密切留意。
首先第一大危險信號,就是美國日益降低的核武“使用門檻”。消息顯示,自冷戰時期以來,美國就一直延續著“不率先使用核武”的戰略方針。而在拜登競選總統時,也對此進行承諾,除非在“極端狀況”下,美國才會率先動用核武。所謂“極端狀況”,基本都是嚴重影響國家安全,方可采取的必要回擊。但目前的形勢,卻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近年來,美國不斷斥巨資擴充核武庫,與此同時,美國還在竭力為核武的使用政策進行“松綁”。而在目前已撰寫完畢的《核態勢評估報告》中,美國推翻此前的做法,轉而將其表述為,“美國核武器的基本作用是威懾針對美國、盟友與伙伴國的核攻擊。美國只有在為保護美國或盟友伙伴國的重大利益的極端情況下,考慮使用核武器。”
如此模糊的界定,拉低了美國使用核武的門檻。這也似乎意味著,美國可以按需使用核武器,而不再是“只有對手使用核武器,美國才能以核武進行回擊”。專家指出,此舉不僅給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吃下一顆定心丸,更讓美國變得更加危險。
第二大危險信號,則與近日美國“哨兵”導彈有關。專家指出,“哨兵”可以攜帶W87核彈頭,預計將在2029年1:1替換此前一向被各方詬病的“民兵3”洲際導彈。同時,該導彈的成功不僅在建設及維護方面比“民兵3”洲際導彈更加省錢,而縱觀美國的三位一體的戰略,也得到了巨大的革新。美國目前已在核武器投射、運輸、控制及核彈頭改進等方面,動作頻頻且表現驚人,這加劇了地區風險,足以讓各國提高警惕。
而在這些風險之中,最關鍵的當屬第三點,那就是誰才是目標。消息人士指出,毫無疑問,在美國的“核戰略”中,中俄一直是其不變的對手。縱觀美國在各種會議及各個場合中,美方都毫不遮掩的釋放自己核野心,并不斷炒作中俄“擁核”數量,試圖將中俄當做擋箭牌,好進一步擴充其核武及軍備。
事實上,有聲音指出:多年來,美國軍費日益飆漲,只要美國在相關文件及會議中提起中俄,軍費增長都是必然。其發展低當量核武器的做法,不僅嚴重威脅著各國安全,更容易讓各國對形勢造成誤判,從而加大“核戰爭”的風險。
美國一直高喊“不安全”,卻沒看到自己軍費已是多國軍費總和,而美國的舉動,才是真正將各國拉入“不安全”風暴中的罪魁禍首,而美國也必須認清這一點。
關鍵詞: 拜登當選 普京拜登當選 拜登當選后 美國對華政策發有哪些影響 拜登當選總統多大年紀 拜登當選美國中統了嗎 拜登當選總統后中美關系的走勢 拜登終于正式當選了 拜登 參選 拜登的選舉 拜登當選意味著什么 拜登到底當選了嗎?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