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四大證券報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6月制造業PMI環比上升 經濟復蘇料提速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該數據連續第四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6月的制造業PMI指數顯示,中國經濟恢復進程有提速跡象,下半年經濟復蘇有望持續。同時,宏觀政策需著力擴大內需,穩住經濟基本盤。
央行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
中國證券報記者6月30日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央行決定于2020年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專家表示,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是貨幣政策精準滴灌的體現,有助于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讓資金直達實體經濟。
三年行動方案獲通過 國企改革駛入“高速路”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業內人士指出,行動方案公布進入倒計時,國企改革的目標、時間表、路線圖將進一步明確。隨著四批210戶混改試點、“雙百行動”、“區域綜改試驗”、“科改示范行動”一系列改革舉措加速實施,從中央到地方約千家試點企業啟動改革,國企各項改革將進入快速推進、實質進展的新階段。
特別國債發行迎高峰 基建投資“活水”足
財政部6月30日公布三季度國債發行計劃,明確抗疫特別國債招標日期。專家認為,7月地方債、一般國債將讓位于抗疫特別國債發行,在發行節奏均衡、地方債“讓道”、央行貨幣政策護航下,對資金面的擾動無需過度擔憂。此外,無論是特別國債還是地方債,其中大量資金將流向基建投資,基建項目資金面將持續改善。
上海證券報
直面成長煩惱 注冊制改革還要“應試盡試”
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改革一年,理想照進現實: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得以確立,一批科創公司登上舞臺,改革熱情傳遍市場。改革絕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才能逐步顯效。以探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為己任的科創板,在試點注冊制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成長的煩惱”,它們在改革中閃現,在實踐中萌發,在探索中消弭。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發力 再貸款再貼現利率今日下調
上證報記者昨日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人民銀行決定自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具體來看,下調的利率分為三類:下調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下調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下調金融穩定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
海南自貿港部分企業所得稅、個稅上限降至15%
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日前發布的《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明確,對注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并實質性運營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6月制造業PMI超預期回升 經濟復蘇勢頭向好
隨著市場供需回暖,穩增長政策效應顯現,6月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PMI雙雙回升,其中制造業PMI更是超預期升至近3個月新高,顯示中國經濟復蘇勢頭持續向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昨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份制造業PMI為50.9%,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
證券時報
經濟修復超預期 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上半年,我國在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面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各類經濟指標出現邊際改善。展望下半年和未來更長一段時間,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仍非常大,運用好短期總需求管理政策和長期結構調整政策,推動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是適應環境變化的主動調整,前景值得期待。從今日開始,本報推出“年中看經濟”系列報道,辨析上半年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展望下一階段的方向脈絡。
央行今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
證券時報記者6月30日從多個信源獨家獲悉,央行近日發文,決定于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其中,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調整后,3個月、6個月和1年期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分別為1.95%、2.15%和2.25%;再貼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
風險處置已成第一要務 信托業不良率下降可期
信托行業近期出現不少風險事件,安信信托、四川信托接連遭遇大額兌付危機,一度令外界對信托行業的真實風險狀況充滿疑慮與擔憂。信托公司風險資產也在增多。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一季度末,信托業資產風險率為3.02%,較2019年末提升0.35%;但環比增幅較2019年末的0.57%下降了0.22個百分點。信托業風險項目個數為1626個,環比增加79個,增幅為5.11%。信托業風險資產規模為6431.03億元,環比增加660.56億元,增幅11.45%。
上半年創業板指數領漲全球 下半年A股行情可期
A股上半年完美收官,幾大指數紛紛創下階段新高,創業板指數牛冠全球。亮眼表現之下,兩市成交額大幅提升,北上資金和杠桿資金持續流入,為激活下半年A股市場提供充足彈藥。
證券日報
中國特色證券集團訴訟“激活”路線漸清晰 四方面問題有待解決
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之后,中國特色的證券集團訴訟何時以及如何落地,一直都是市場各方翹首以盼的重點之一。“新證券法第95條規定的證券代表人訴訟,是實現投資者零成本維權的一個重要制度創新。但是現在并沒有完全激活。沒有激活的原因有很多,如投保機構的能力建設、案件的管轄等問題,尚未解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二季度券商打新浮盈超3億元 95%來自科創板
今年二季度A股IPO提速,券商參與網下打新熱情高漲,多家券商各類打新資金(自營、資管)全線回歸“打新戰場”,助力自營業務。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二季度公布網下機構詢價情況的55只新股中(同比增長96.43%),券商已獲打新浮盈高達3.19億元。其中,20只科創板新股為券商帶來3.02億元的浮盈,占比高達94.67%,35只主板、創業板、中小板新股則共為券商帶來1694.46萬元的浮盈。
打造航母級券商是資本市場深改“標配”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日前在回應“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或將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試點設立券商”的報道時表示,發展高質量投資銀行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資本市場發展決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進和擴大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關于如何推進,有多種路徑選擇,現尚在討論中。
逾八成銀行股股息率超3% 下半年迎“最佳買點”
上半年市場個股在分化中持續演繹結構性行情,可以看到,在科技股和醫藥股輪番飆升中,銀行股可謂是“叫好不叫座”,表現落寞。
相關閱讀
- 07-01
- 07-01
- 06-30
- 06-30
- 06-30
財經熱圖
熱門標簽
關鍵詞: